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被杀后,司马昭立14岁的曹奂为帝。与曹髦一样,曹奂也是只有虚名而无实权,曹魏的大权仍归司马昭掌握,曹奂只做了不到六年的皇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便代魏建晋,这样,曹奂就成为曹魏的末代皇帝。
曹奂(公元246年~302年),字景明,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这个小皇帝一即位,便慑于司马昭的威力,封他为晋公、相国、加九锡。但这时的司马昭已经看不上这个头衔,他想的是做皇帝,因此,拒绝接受。为了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司马昭决定出兵灭蜀。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令邓艾、钟会、诸葛绪率三路大军进攻蜀国。蜀将姜维率兵退至剑阁。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久攻不下,无计可施。这时,邓艾向他提出建议:“我们应该避开剑阁,偷越阴平小道,直攻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冲入蜀国的心腹。”钟会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邓艾率军偷越阴平。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山区行走700多里,一路上披荆斩棘,遇水架桥,遇山凿山,非常艰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通过了阴平。
偷越阴平后,邓艾率军直奔江油(今四川江油)。江油守将马邈开城投降。邓艾接着攻下涪城,进军成都,蜀国朝野一片混乱,懦弱无能的蜀后主刘禅决定投降。他一面派太仆蒋显带着诏书,命姜维就近向钟会投降;一面派尚书郎李虎,把全国户籍档案送给邓艾。
灭了蜀国,又除掉了颇有谋叛野心的钟会,司马氏集团的势力更加强大,威望也进一步提高。以曹奂为首的曹氏势力更加孤单,已经不可能造成多少威胁。于是,争取知识分子的头面人物的舆论支持,便成为司马昭的一件大事。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称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刘伶、阮咸、向秀即为其代表。在司马昭的分化瓦解和威胁利诱之下,七贤中的阮籍、山涛、向秀等人投靠了司马昭。
司马昭在平蜀和争取了部分名士的支持后,篡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便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三月,以皇帝名义给自己进爵为晋王。
司马昭为了尽快代魏称帝。又让魏帝给予特殊待遇,他的王妃称后,世子则称为太子,和皇帝的待遇一样。就在他积极筹措篡位之际,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忽然中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一命呜呼了,终于没过上皇帝瘾。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为相国、晋王。贾充等人劝他仿效曹丕,代魏称帝。
这年十二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魏国遂亡。
曹奂退位时,年仅20岁,司马炎对他还算宽大,使他安度天年,一直活到56岁,即西晋大安元年(公元302年)才寿终正寝。追谥为“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