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奇圣人王阳明

第三章 牛刀小试走仕途 虚无世界来的人

断定一件事是不是瞎掰,并不难,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来查证历史上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坷坎,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追求理想的过程如何,他又是怎样以他的存在来影响这个世界的。

比如我们说白玉蟾,这个人尽管来历不明,以一种刻意的低调方式,保持一种刻意的高调招摇,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但我们却可以断定这个人真的存在——不管他到底是只误喝了丹水的蟾蜍,还是一个大活人故意摆迷魂阵。但他到过许多地方,和许多人交流过,所过之处都留下了零星的记载,而且他本人还留有一大卷本诗书,再加上他的门人弟子,要让我们相信这么多的人在伪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人,而且连个目的都没有,这很难。

至少,朱熹化名为崆峒山道士邹訢这事,已经是史学界的共识,都知道朱熹在白玉蟾这里碰了壁之后,转而去研究《周易参同契》,最终也没搞出个名堂。这是史实,所以白玉蟾确曾存在过。

而王守仁在这里突然搬来一个蔡蓬头——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个蔡蓬头,此人无爹无妈,没有幼年,没有少年,没有相识的朋友,没有左邻右舍。等于是凭空跳入历史之中,就已经是成年老道了——在此之后,也没有任何人发现蔡蓬头,这导致了此人又没有晚年,更没有三朋四友,不曾有只言片语留在这个世界上……

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连脊椎动物死了,都要留下点儿化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这个蔡蓬头居然有此智慧学识,一眼瞧得出王守仁的来龙去脉,但在王守仁见到他之前,却不曾有过丝毫的记载,这就够让人纳闷的了——更离奇的是,日后王守仁功名大成,声名赫赫,按理来说少不了会有刨根问底的人,挖地三尺去寻找这位蔡蓬头的行踪,可是却没有找到他。最可疑的是,九华山的传说之中,提到这个蔡蓬头,居然也是来自于王守仁的这段记载。

也就是说,蔡蓬头以前不曾存在过,见到王守仁之后又神秘地消失了,比白玉蟾消失得更为干脆彻底。他分明是从一个虚无的世界突兀地跳出来,跟王守仁打了声招呼,然后又跳回到了虚无世界之中,这真的可能吗?

自然界中,灭绝的动物死了千年万载,犹自会留下甲壳化石供人凭吊。而思想则是人类逝者的甲壳化石,只要你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以自己的思想感召或是影响过别人,那么你的思想就必然会留下零星残迹。

一如白玉蟾,此人消失得如此干脆彻底,但他的诗文留了下来,他与朱熹的交往留了下来。仅仅是因为,白玉蟾在道家的领域中有他的不凡造诣,这种思想一如灭绝动物的甲壳化石,纵然是再过了千秋万代,只要有人闲极无聊,去历史的书堆里掏坑挖洞,就迟早会把他掏出来。

但却没人能够把蔡蓬头掏出来,这岂非怪事一桩?

一个没有以前,也没有以后的人,我们无法确信他会有着现在。蔡蓬头,他只不过是王守仁自己,又或是他的门下弟子,把朱熹拜谒白玉蟾的故事,移花接木了过来。

那么,不管这桩公案是王守仁杜撰的,还是他的门人弟子虚构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简单,他们要掩盖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

这个事,说起来就复杂了,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其历史资料完全呈现正面的人物,他的门人弟子深谙纸笔千年会说话的道理,在修史时已经是严防死守,分头把关,将任何影响到王守仁正面形象的真实资料,通通销毁了。尤其是涉及王守仁私人情感信息的资料,你挖地三尺都无法找到。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净化了的,脱离了现实生活本色的,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如果不是王艮的一封书信泄露了天机,我们压根儿想不到这厮居然敢娶六个以上的老婆,甚至许多人武断地认为,王守仁和他的表妹夫妻感情融洽,却完全忽视了,王守仁留在这世上的骨血,并非是表妹生的,而是另外一个女人生的。

现在,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王守仁或他的门人弟子,希望借助这个不存在的蔡蓬头,掩饰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