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书生王室,重视教育。所谓开门授徒,是先生招收学生读书,称为“著录”〔钱按:即注册。〕,有达几百人或几千人。尤其是汉朝之太学〔钱按:太学即今之国立大学。〕,武帝时建立。先生称博士,学生称太学生,即博士弟子。
武帝时博士弟子之名额规定五十人,由郡国地方政府保送,规定要有十八岁,并具备相当程度者。在太学读满一年后可参加考试,考后按成绩分为甲科与乙科,即分为甲等与乙等。甲科者可在皇宫担任侍卫郎。武帝时除太监外,尚有郎。考得乙等的可回本乡作吏,即在郡县地方政府办事,如今之省政府之官员,即为汉朝时的吏,如服务有良好成绩者,地方长官可察举他再送上朝廷作郎。
每年有五十名学生,如此,十年便有五百名,二十年便有一千名。
汉昭帝时多加了一倍,即每年增至一百名;宣帝时又加倍,成为二百名;元帝时加至一千名;成帝加至三千名。新莽时则达到一万零八百人,故王莽时大建校舍,达到一万所区舍。据说王莽太学的建筑中,“学士同舍,行无远近皆随檐,雨不涂足,暑不暴首”,因房子均有走廊。万余学生从全国各处来到,学生均携带特别土产,大家可互相交换土产,成为一大市场。这是指西汉时期。
光武帝便是当时一万零八百名学生中之一个,东汉时学生还要增添,添至桓帝末年,每年达三万人,这是一千六百年以前的事。抗日战争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也只有二三千人,北京八间大学的学生加起来也没有东汉时期的太学生多。胡适说中国学习外国的大学只有四十年,但实际上,中国在二千年前已有国立大学了,当时称“太学”而已。
秦统一了政府,汉高祖时出现平民政府,武帝时则有了文治政府出现,东汉时到处是太学生。
当时四川省有位地方官文翁自己出钱,派学生去太学,读完回乡在本地任职,因此四川与中央有了融合,四川的文化也进步了,今日仍有人要纪念文翁,可见好人要做。
故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
今日之大学生只崇拜莎士比亚,而不崇拜杜工部、苏东坡,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的大文学家杜工部有两千万人读他的作品,读莎士比亚的不过一百万而已。
只有教育可以救中国,要有“五十年以后”的精神,今日世界各国都有大学在上课,应该有志气与他们在五十年以后比一比。
东汉时期做事的人都是读书人,都是经过考试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如此。外国人只讲多数,只重选举,不一定读书,故有政党。中国当时重视太学生,但是因为学生多了,就轻谈了。
教育有办法,社会就有办法,青年之所以伟大,因为在受教育。
东汉时期重视大学,当时有李膺者,作河南尹即今之省长,官不大,但是名气大。东汉时之优点是不以官位之大小来看人之高下,由光武帝重视严光开始,做帝王的重视钓鱼的,严光高于光武帝,故做人不一定要做帝王才算伟大。
李膺好客,但不易与他见面。与他见过面就了不起了,谓之“登龙门”。黄河多鲤鱼,爱逆流而上,其肉味好吃,鲤鱼一跑过龙门峡河之水急处,即成龙了。因而有“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之称。
当时有山东省小孩,名叫孔融,一日去李膺家参加大宴会,门房查问是谁,孔融答以“我与李膺有通家之好,是亲戚”。一进去,李膺并不认识此小孩,问之,孔融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你的祖先是老子,孔子问道于老子,故有通家之好。”李膺便让孔融上座。又有一客进来,李便介绍孔融给他认识,那客人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道:“先生你大概是‘小时了了’的吧!”
当时有太学生郭泰来访,李膺便不接客了。郭泰访毕回山西,在黄河摆渡时有数百官民相送。郭说:“有李先生陪我过黄河,此外的客人不必相送了。”送一个太学生如此隆重。大家见到郭李同舟而渡,以为神仙焉,于是称为“仙侣同舟”。
东汉之所以伟大,在于人们整个艺术的人生。郭泰一辈子做学生,政府请他做官均被拒。
刘备三顾草庐,刘是四十多岁之皇族,诸葛亮二十多岁,却如此被看重,是由东汉士风而来。刘备最重视孔融,有一次孔融向刘备讨救兵。当时黄巾造反,但郑玄家乡百里不得侵入。
郭泰林宗受人看重,声名极盛。他可说是一位大教育家,也是社会教育家,他很重视培植人才。一日,郭泰在路上遇大雨,与乡下人同在大树下避雨。乡人谈吐粗俗,有一人神态庄严,郭泰见其性厚,不苟言笑。雨停,郭问其居何处,郭欲留宿其家,而欣赏此人,想察看其性情。此人有一母,郭晨早醒来,见此人杀鸡,煮熟后请母亲吃早餐,然后再请郭吃,但无鸡,只有青菜萝卜。郭劝他道:“你不应在乡下,应去城中上学。”郭见此人杀鸡请母,全无机心,郭一推荐便成功。此人后来成为东汉一人才,即是茅容。
郭泰是山西人,一日在路上,见前有一人提着用绳系着的一个沙罐,忽地绳断,罐跌地而破。但此人头也不回地一直向前走。郭问何以不回头看,此人答道:罐已破碎,看它何用!郭大赞此人了不起,便又介绍他去读书。此人即是孟敏,后来也成了名。
郭泰能观人入微,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今日如有郭泰在香港,可能也会在街上找到人才。
古代之巾帽“林宗巾”,相传便为郭所创。一日,郭行路时遇大雨,所戴布巾之一角塌下,次日只见路上行人都把布巾一角塌下,因大家均效法郭林宗之故也。可见其名气大,此乃人格之改造,真是所谓风流人物,能感动人,使社会精神有所改造。
可见当时的社会相当了不得,郭未写过文章,也不知读过什么书,请他做官他便拒绝。郭泰看重人之德性,如茅容、孟敏,他都因材施教。各人天才不同,重德性即重视日常生活,当时的人对日常之人生有细微的批评。
当时有江西人徐孺子者,死后很多人去吊丧。全国领导和学者都有去的。有一位客人去吊唁,人们不认识他,他带了一只鸡,一束毛,用酒从帽中滴下,祭后即离开。人说此人是茅容,果然猜中了,可见汉朝时对各人的私生活是很注意的。
每年由地方政府把统计报告送去中央,有的或去参加大典。有一人自远方去长安,过函谷关时遇大雨,其马倒卧途中而死,旁有一客人说:“我的马借你骑去吧!”但忘记借马之人往何处,此人骑马办完事回来,不知如何自还此马,便沿途打听,后来终于找到了马的主人,归还了马。此即说明东汉时人注重私生活,此是一种德性之表现。
新文化运动即是认真生活,大家都很注意,也有批评,例如女子放足、剪辫、打倒封建、罢课游行等,实在没有什么新的人生可言。今日人之生活已无情趣,人可以不讲艺术,但至少要有情味,能懂得吃穿的好坏。鲁迅只看出阿Q,却没有看出来茅容、孟敏。我钱某讲历史是告诉大家何处有一盆香花,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此之谓也。
我很爱读东汉时期的历史,我们应该来写一本东汉故事集,对当代社会的儿童将会影响很大。
东汉之所以失败,乃由于上层政治之黑暗,又有所谓“党锢之狱”。“锢”,用铜铁之锁封住,不得解用,意即一群人被封闭起来。东汉有一批名士,如郭泰、徐孺子、李膺等人均是被锢之人。李膺是名士,亦是大官。名士在政治上与太监宦官发生冲突,于是被下狱。
东汉党锢之狱有数次,第二次有张俭作督邮即今之公安局长。地方上有一位叫侯览的,山阳人,在京作太监,其亲戚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张俭上奏弹劾其家族之黑暗。公文被压下,张俭痛恶之。一日路上遇侯览之母,张俭杀之,共杀一百余人,连鸡狗亦杀。汉灵帝知之,责张俭道:“你是郡吏,何以不用法律处理,而擅杀无辜?”于是张俭逃走,政府下令收留张俭及其家人者杀。但张俭逃到哪里,躲到哪里?向北至孔融家,张俭与孔融之兄为友,孔融之兄不在家,孔融说可做主,便留张俭住一宿,因而孔融被捉。融之兄出而承担责任,说融尚未成人,不能负责。孔氏兄弟争着要承担此罪责,中央下令杀孔之兄。果然是张俭之不是,侯览亦浑蛋,张俭一直逃出山海关,政府不应再杀此种义人了。政府为了张而杀了无数人,实不应该。可见汉朝之黑暗,政府欲借此而一网打尽,全部下狱。其中有湘之范滂亦被捉。知县接此公文后不上堂而哭泣,范滂说:“一定是中央要捉我,知县不愿捉我。”范于是自己去县衙投报。知县是好官。范自上囚车时,母与二子同送。范对母说:“吾不孝,不能侍奉老母而犯罪入监。”母说:“你能与名士李膺等一同下狱,吾心喜甚!”范回头对二子说:“我此去不回,有话教训,坏人不好,勿做,好人如我亦不好。”可见汉朝此时政治黑暗,应该完结,今虽有大乱,但前途仍有光明。
有位大将军上奏章给朝廷说:“我亦属于这一党,为何不捉我下监?”此乃光明指社会人士与黑暗指太监在斗争。
几次杀党锢,就有杀太监。当时外戚何进与名士袁绍结合,袁之四世三公做五院院长,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袁绍之母死,绍在坟前服丧三年,所谓“庐墓三年”,回家时有几百辆车送他。后何进联合袁绍、董卓杀太监。董卓欲立皇帝,袁绍反对,联合十八州讨董,其下名士很多,如周瑜、曹操等均属。
佛经说:凡事有阶段,成、住、坏、空是也。人亦有四变:生、老、病、死是也。任何事、物、人,均要经历如此阶段。
秦汉大统一,西、东两汉四百年,结果统一政府归为乌有。历史永远是如此。这是循环的,事情是人做的。人有四个阶段,此即天运循环。今日世界各国均有此四阶段,即是由希腊而罗马,而英、德、法,再而今日之美、苏。他们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则永远有后代,既不空前,又不绝后。
再就宗教来说,佛教是轮回的。基督教则没有,拿小事情,即可讲哲理。
自有人类以来,称始皇帝者为第一之伟人。袁绍、何进请董卓杀宦官。当时董卓带兵杀青海、西藏之乱民。董杀宦官后要立献帝,袁绍联合十八州讨伐之,董卓带献帝到长安。袁绍想自立为王,故不再讨伐董卓。汉相王允串通吕布杀董卓后,长安大乱。王允死,吕布走,卓手下郭汜、李傕两派,一边拥有大臣,一边拥有皇帝,双方均可代表政府。小皇帝后来自陕西逃走,途中艰难,夜渡黄河时,船在水中,皇帝与后妃用丝绸带吊下船,背后有追兵到来,船很小,人从船上跳下来时有落水的。后渡过黄河到了山西,在一小村庄停下来,乡民提供王室食物,皇帝与众臣在农家开会,乡民们爬上篱笆来看热闹,篱笆塌下,使皇帝失去尊严,再循着黄河逃回洛阳。由于董卓用焦土政策,洛阳之宫门与衙门均已付之一炬,皇帝只得在壁下搓一草蓬,作为临时衙门。
公务员没有薪俸,而且下班后自己去找寻食物。此时已无处求乞,只得去寻秥吃。秥是野生的稻,为烂米所生长的芽,但吃不饱,有饿了数天而丧命的。此时期的汉朝中央政府已经完蛋,已无人看得起它。
但此时之曹操有眼光,由他出来收拾这块旧招牌。他采取封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又东征西讨,竟统一了天下。曹操只是利用献帝这个小孩而已,他见献帝时是十分骄傲的。献帝之伏皇后,其家是书生,秦时即有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后联合朝臣欲有所动作,曹操即派人去捉伏后,派华歆去查。当初,华歆正与其友管宁在花园中锄菜,掘出一块金,管宁视而不见,华歆见而动心。自此管宁即与华歆绝交。管宁去了辽宁,华歆则在曹操手下办事,曹因好贤礼士,欲请管宁回来,但仍不任官职。伏后藏于壁中之货未能查出。此事犹如特务跑进皇宫搜查献帝。曹操办一切都能干有为,但有政治上不道德的缺点。因为曹如此对待献帝及伏后,实不应该,因此有人不佩服曹操。
袁绍下属陈琳曾作讨曹檄文,绍败,琳被曹操逮捕。曹先赞琳所作讨曹文辞章优美,但责琳骂琳可,而骂其父母则不可,实太过分。
曹操亦特别重视刘备,刘备归曹后,曹对刘说:“今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刘备出身于贫苦家庭,听曹操此言,手执筷子震落堕地。刘备是装作无用之人,免被对方看出。
曹操待关羽亦极好,派张辽劝关羽降曹。关羽蛮有义气地说:“曹公待我不薄,我要报恩后再走。”张辽两面为难,以实话对曹操说,曹操又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后来关公杀颜良斩文丑,曹恐关走,更加倍厚待之。关羽始终不为所动,挂印封金而走了。曹操对下属说:“各为其主,不要追他。”这就是曹操为人的优点。小说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
刘备在荆州遇徐庶,徐庶介绍诸葛亮,刘备于是三顾草庐。诸葛
亮当时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刘备已四十多岁,是汉室王亲。
曹操打到荆州,扣留徐庶之母,欲请徐母函庶来为曹做事。徐庶知母被曹扣留,方寸已乱。后来虽身在曹营,但并未为曹做过任何一件事。有本事而不肯用出来亦是伟大之人物。
曹操又请司马懿。司马托病而辞。夏天司马晒书卷,一阵大风吹来,司马立刻将书卷收起,由此露出破绽。三国时期,地方领袖各自为政,谁也不佩服谁。大家互相杀伐以抢夺政权。曹与司马各怀鬼胎,以消灭对方为努力目标。政争永无了期。此时如有一大人物出现,能不以杀人而服众,则大佳矣。
此时期,有一帝王说:“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因做皇帝实在非常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