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尸案调查科5·一念深渊

第六案 血字钞票 第四章

明哥安排的四项工作,最先开展的只有我的侦查实验,这也是近两年来我做过的最为烦琐的实验。可能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为了证实嫌疑人是否佩戴假肢,找个人踩一下不就完了?吃瓜群众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复杂程度。

首先,我要确定嫌疑人大致的年龄范围,只有知道了嫌疑人的年龄层,我们才可以确定选取哪一年龄段的实验者。

虽然明哥之前根据嫌疑人的抽烟习惯,推测出了其年龄在40岁以上,但这仅仅是推测。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有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比如,对于有健身习惯的人群,痕迹学上的很多计算公式就不能套用。所以要得出准确结论,推测只是划定一个范围,佐证还需要找到科学依据。

本案件中,确定年龄只能从足迹特征上下手。作为正常人的步行足迹,我们只要选取成趟鞋印的一段,测量步长、步角、步宽的数值,套用公式便可以计算出大致年龄。而这个案子,嫌疑人的鞋印不能形成特定的规律,我只能选取鞋印上的部分特征来分析,而痕迹学上研究最为成熟的要数鞋底磨损特征。

我们都知道,人从少年、青年到壮年,肌力是向上发展的,这一时期行走运动的特点是运步利落,弹跳力强,运步稳健。因为脚的前掌面要比后跟面宽大得多,肌力作用于前掌要比作用于全脚底行走利落,要比作用于后跟行走稳健。人进入中老年后,作用力逐步向后转移,前掌支撑作用力的面积减小,后跟成为支撑人体作用力的主要部位。所以中老年运步迟缓,弹跳力弱,行走稳度降低。

相关表现为:人在青年阶段穿的鞋,大都拇指部位磨损较严重,随着年龄增长,拇指部位的磨损由明显到逐渐不明显,老年以后,拇指部位花纹几乎未见磨损。其形成机理基本与前掌和后跟的磨损相同,青壮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在前掌,中老年阶段作用力重心向后移,这使得拇指部位是否磨损或磨损轻重,与穿鞋人的年龄阶段变化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同时,人不管是在壮年、中年还是老年,行走时鞋子的起落脚部位和角度都基本不变。所以足迹中起脚部位和落脚部位是相对稳定的,起落脚部位反映出的位置、角度与年龄变化关系不大。

因此,本起案件的鞋底磨损特征虽然明显,但我们只要找准可以反映出嫌疑人年龄段的局部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嫌疑人的大致年龄范围。

选准了实验者的年龄段,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步骤,那就是确定足部假肢的种类。

市面上常见的假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外骨骼式假肢,也叫壳式假肢,它形似肢体外形,并以此承担假肢外力,结构简单,易拆解,重量轻,但表面坚硬笨重,容易造成接触皮肤组织磨损。另一种是内骨骼式假肢,它是以类似骨骼的管状物为支撑,佩戴时便于与截肢面固定,可包裹海绵,覆盖人造皮,外观好,能够调整肢体曲线,很多时候可以以假乱真,但结构复杂,价钱也相对较高。

两种假肢根据佩戴者是否保留膝关节,又可以分为全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上)以及半式假肢(截肢面在膝关节以下)。

内骨骼假肢不管是全式还是半式,由于其是整体构造,在关节处设计有灵活的转动轴,所以穿戴这样的假肢行走,其鞋印的步态、步幅特征与正常人大体相同。

而壳式假肢的全式和半式差别就相对要大。“半壳”因为保留了膝关节,所以在步行的过程中形成鞋印相对完整、流畅,而佩戴“全壳”步行,脚印显得笨重和机械。

结合以上情况,我最终把实验者确定为35岁至50岁之间,佩戴壳式假肢的男性人群。

实验共分为两大组,年龄相差以5岁为界,假肢种类以“半壳”和“全壳”区分。

即35岁、40岁、45岁、50岁的“半壳”式假肢组,以及35岁、40岁、45岁、50岁的“全壳”式假肢组。

每个年龄段选取3人,步行100米,取中间段20米鞋印作为参照。

经过细致比对,我最终得出结论,嫌疑人是一位45岁上下,佩戴“半壳”式假肢的男性。

当这个结论被我打印在A4纸上时,我已经蔫头耷脑、有气无力了。

如果嫌疑人佩戴的是“全壳”式假肢,其走路时因为膝关节不灵活,步态和正常人会有明显的差异,而“半壳”式假肢要想从走路姿势上看到差别,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要是在夏天,把监控视频放大,或许还有点儿希望;但是在冬天,衣服本来穿得就比较笨重,要想看出区别,简直比登天还难。

胖磊见我无精打采地走进他的办公室,赶忙张口问道:“你这是咋了?怎么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忙活了两天,动用了市政府、区政府、市局、分局的层层关系,结果得出的结论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唉,谁说不是呢,南陵小区方圆1公里就没有一个能用的视频监控,我现在只能把小区主干道上的视频调取出来。但是这条路上到处人来人往,四五十岁背包的平均几秒钟就有一个,咱们现在一点儿指向性的东西都没有,就算嫌疑人在监控视频里出现过,我也认不出是谁啊。而且,小区附近还有几条没有监控覆盖的小路,这万一嫌疑人从小路进入现场,那我这边就基本上没戏了。”

“视频没头绪,实验没头绪,那剩下就只有看刑警队那边怎么样了。”

“别想了,我半个小时前就从明哥那里知道了走访情况。

“死者朱文在小区里就是个老实人,自己单住,也没有多余的房子出租,他本人基本上不与别人打交道,十几年前靠打点儿零工过日子,后来他儿子发达了,生活来源有了保障,也就结束了打工生活。这些年,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晨练,吃完早饭就在小区里看别人打牌,下午和周围邻居下下象棋,晚上去打太极,接着吃晚饭睡觉。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刑警队调取了他的手机通话记录,除了10086,就是他儿子的手机号。而且他半年内只有10次通话,其中6次是诈骗电话,剩下的4次全部是打给他儿子。”

“社会关系这么简单?”

“这哪儿叫简单,根本就是没有好吗?我快进浏览了主干道路口的视频监控,朱文每天只会出门两次,早上6点出,8点晨练完,在小区路口买菜回家;晚上7点出,8点半回,剩下的时间全都待在小区里。你想想,这种人能得罪谁?”

“难不成嫌疑人和死者并不认识,他是随机作案?”

“这个我也想到了,但刑警队梳理了全国两年内的所有重大刑事案件,就基本上没有这种作案手法的。你说嫌疑人初次作案,怎么会选择这种既没钱又老实的人下手?”

“难不成是练胆儿的?”

“练你妹啊,你是不是被叶茜给传染了,好歹也是痕迹检验工程师,怎么张口就来?”

“唉,这么看,这起案件基本上是无解了……”

“急什么,不是还有烟盒钢码呢吗?这万一能查出来嫌疑人是在哪个烟摊儿上买的烟,咱们不就能顺藤摸瓜找到点儿线索了吗?”

“我的磊哥,你好歹也是高级物证摄像师,能不能有点儿常识?烟摊儿一天要卖多少烟,就算咱们找到烟卷销售的区域,你觉得老板能回忆出来什么?还有,烟卷要是嫌疑人提早买的,或者成条买的,又咋办?你要调取多久的视频?这万一小摊位周围就没有监控又咋办?”

“你不能总把事情往坏处想。”

“哥,咱们这些年遇到的案子,哪一件能顺顺利利地破案?”

“呃……”

“一定是咱们忽略了什么。”

“对,还有死者的儿子,他还没醒呢,你想想,死者是单独居住,他老婆呢?他们为什么不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我们没有掌握的隐情?”

“唉,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