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拉纳前锋抵达秀丽的奥斯塔山谷,其他部队迅速地接踵而降。到这时为止,拿破仑的军队不曾遇到任何抵抗,梅拉斯将军完全蒙在鼓里。17日,法军抵达沙蒂隆。在这里遇上了小股奥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法军,奥军惊慌失措,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方向也会冒出一支法国军队。由于仓促应战,再加上兵力悬殊,奥军很快败北而逃。
5月18日,法军继续向东挺进,不料却碰上了一个十分坚固的堡垒巴尔德堡,法军的前进受到阻碍。巴尔德堡位于多腊巴尔特亚河谷的左岸,地势十分险要,控制着进入皮埃蒙特平原的狭窄通道。19日,贝尔蒂埃亲自前去侦察,向拿破仑呈上如下报告:“今天我去侦察巴尔德堡,那是一个真正的障碍。它耸立高岩之上,围有两道围墙,装有两层炮台,下层12门,上层5门。通过巴尔德村的道路完全在其控制之下。我们虽能把一些步兵送过去,但必须攻占此堡垒,才能保证炮兵通过。"前卫部队开始攻打巴尔德堡,但因地形不利,未能攻下,只好绕道而行。5月21日,法军攻占了伊夫里亚镇,俘获300名奥军和14门大炮。然而巴尔德堡的奥军仍在固守,法军炮兵无法通过。拿破仑静等了3天,巴尔德堡仍未投降,他终于按捺不住了,"我等不及了,"他说:“这些蠢才永远攻不下巴尔德堡,我得自己去。”
23日,拿破仑亲自来到一处可以俯瞰巴尔德堡炮台的高地,匍伏在灌木丛中,仔细观察炮台。他以不快的口气指出进攻部队的几个错误后,下令在他标明的地点构筑一座新炮台,他肯定地说:从那里发射几发炮火就可迫使炮台投降。命令下达完后,他就下山去伊夫里亚镇宿夜。6月1日,巴尔德堡终于投降。
法军主力终于走出阿尔卑斯山区,皮埃蒙特平原就在眼前。现在拿破仑有三个作战方案可供选择:一是主力直逼热那亚,以解马塞纳之围。这可以吸引奥军主力回救,并可能合击奥军而取得胜利,也顾全了与部下的关系。但奥军有可能退守待援,致使战事拖长,艰苦的大迂回不起应有的作用。二是主力进逼都灵,与杜劳军会合,寻找机会攻击奥军主力。但对解马塞纳之围无济于事,且难形成战略包围之势。三是主力直取米兰与蒙塞部会合,迂回奥军背后,切断联络线,形成战略包围。但局部将受损失,热那亚的马塞纳部不得不被放弃。
拿破仑权衡再三,决定采取最后一种作战方案。
这时,一份急报送到拿破仑手中:敌人仍在围攻热那亚,并不断加强炮击,热那亚危在旦夕。要向该地进军,则一分钟也不能浪费。拿破仑将这份急报弃之一旁,随即分派各部大军去占领指定地点;拉纳军团进逼都灵,掩护主力右翼,并夺取波河上的渡河点。缪拉进占波河南面的皮亚琴察,以切断奥军退却线。主力则直趋米兰。6月2日,主力未受奥军抵抗便进占了米兰。
奥军主将梅拉斯于5月底确信拿破仑已率军横越阿尔卑斯山。起初他以为拿破仑的预备军只有六七千人,可当他知道法军的数目要比他想象的多得多时,而且在他意想之外的地点和方向出现时,甚为惊慌。梅拉斯判断法主力会南下都灵,便留下奥特部继续围攻热那亚,自己率主力北进都灵。这时拉纳军正好南下,梅拉斯为自己的"正确判断"庆幸不已,决定停留待敌。不久,传来急报,说法军主力已进占米兰,梅拉斯这才大呼上当,立刻在亚历山大里亚集中兵力,准备迎战法军。
6月4日,马塞纳军盼援不至,弹尽粮绝,不得不同奥将奥特谈判,以"率守兵全部,不解除武装"为条件,退出该城。奥特留兵一部据守热那亚,余军向亚历山大里亚挺进。途中又奉命改向皮亚琴察,以确保波河渡口。
6月7日,拉纳和缪拉的部队分别渡过波河,向亚历山大里亚前进。6月8日,占领斯特拉德拉西面的伏赫拉。6月9日,在芒泰贝洛附近,法奥二军展开了长达9小时的恶战。
拉纳击败了前去占领皮亚琴察渡口的奥特军。
同一天,拿破仑离开米兰。次日,同贝尔蒂埃一起渡过波河,抵达斯特拉德拉。在这里,组织司令部,调整战斗兵力,准备迎接大会战。这时有个意外消息使拿破仑兴奋异常,那就是狄舍将军从埃及回到了法国。拿破仑命狄舍将军速来意大利前线报到。6月11日上午,狄舍将军赶到斯特拉德拉。拿破仑以最和善的态度接见了他。狄舍将军是位能征惯战的勇将,1798年在上尼罗河谷战役中表现极佳。虽然拿破仑对一些战功卓着的将领有些猜忌之心,怕他们怀有野心与自己分庭抗礼,但狄舍将军从未使他不安,他太了解狄舍的才能和平格。狄舍谦逊没有架子,既坚定又和平。他只爱荣耀,心中毫无任何野心和追求政治权力的想法。拿破仑当他是最衷心的人,两人的友情达到热烈的程度。狄舍一来,拿破仑就同他密谈了3个小时。第二天便发布命令通告全军,狄舍担任布台那一师的师长。当秘书布里昂对此大惑不解时,拿破仑说:“我同他谈了很久,自有我的原因。他将常任我的副官。我一回到巴黎就要任他为司法部长。只要我力所能及,我会立他为亲王。我发现他的个性很有些古风。”
这时的拿破仑对奥军的真实企图和确切位置一无所知。他派出军队在8公里宽的正面上向亚历山大里亚方向搜索前行,可一连三天没有遇上奥军,拿破仑好生奇怪,难道梅拉斯不准备北渡波河与法军作战?他根据各种迹象考虑良久,认为梅拉斯可能是向南撤往热那亚,因为在热那亚,奥军可以得到英国舰队的支援和补给,还可以绕道摩德纳返回曼图亚要塞。
对于一位要避免决战的将军来说,撤往热那亚是最好决策。于是,拿破仑在6月13日中午作出决定:将法军的预备队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莫尼尔师和拉波普师继续留在原地,充当主力的预备队;狄舍师向南搜索,切断亚历山大里亚至热那亚的道路。
13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加尔达师在亚历山大里亚东南5公里处的马伦哥附近与奥军相遇,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奥军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退却。由于天色已晚,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
拿破仑于天黑之前赶到马伦哥。这时他还不能最后断定梅拉斯的真实意图,他担心奥军会随时向兵力分散的法军发动突然进攻。于是,他命令加尔达立即查明马伦哥西面的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情况。没过多久,侦察兵回来报告说:博尔米达河上只有一座桥梁,而且已被奥军彻底破坏。这一情报使拿破仑坚定了先前的判断,认为梅拉斯已经彻底放弃北渡波河决战的企图,准备向南撤往热那亚。因此,不待各军集中靠近,便下令就地宿营,维克托军团孤立地驻扎在马伦哥村。
芒泰贝洛战役后的亚历山大里亚一片混乱。奥地利参议会见奥军同其战线和军火库隔绝,陷入拿破仑军和絮歇军之间,茫然不知所措。几经踌躇之后,梅拉斯在11日派出一支强大的分队对付絮歇,其余的奥军继续以博尔迷达河和亚历山大里亚城为掩护。后来听说拿破仑的军队正向亚历山大里亚推进,梅拉斯于12日又召回了那支分队。13日一整天,奥军司令部都在考虑对策。经过激烈地讨论,梅拉斯决定乘拿破仑兵力未集中突破法军的封锁,重开与维也纳的交通。
这天夜里,马伦哥平原上死一般地寂静,这使拿破仑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梅拉斯已经溜之大吉了。于是,他在14日清晨命担任预备队的拉波普师渡过波河,向瓦伦察方向搜索,以阻止奥军逃窜;同时又派人通知狄舍,令他继续南进,查明奥军去向。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酝酿成熟的大战突然爆发了,拿破仑万万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判断错误,差点导致法军彻底失败。
6月14日上午9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倾巢出动,像潮水般地涌过了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锐不可挡,直扑法军阵地,很快把法军前卫逼退到马伦哥。马伦哥的维克托军团9000人受到奥军28000人、100门炮的猛烈攻击,情况万分危急。拿破仑从激烈的炮声中得知奥军发起了进攻,大吃一惊,他下令维克托死守马伦哥,同时派克勒曼的重骑兵旅和拉纳军团从左右两翼赴援马伦哥。他还急令已经南下的狄舍师迅速回援。
维克托军团凭借博尔米达河支流顽强抗击着奥军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暂时阻挡住奥军的前进。拉纳的先头部队抵达右翼,受到奥特部的攻击,陷入苦战。左翼的克勒曼重骑兵旅经过一番激战,挡住了奥骑兵的攻击。上午10时,奥军再次倾全力展开进攻,法军力不能挡,节节败退。11时,拿破仑亲赴战场,见情况危急,当即派他的800名片兵卫队前去支援拉纳,自己则率半个旅亲自参加右翼战斗。同时,他还将唯一可供使用的预备队投入了战斗。
奥军主将梅拉斯虽年迈70,但毫不示弱。他亲临战场,所乘战马连续两匹被炮弹击毙,仍挥军猛击,终于攻下了马伦哥。法军四次反击,一度夺回阵地,但因寡不敌众,最后忍痛放骑马伦哥。下午2时,维克托军团溃散,拉纳军团亦作有秩序撤退,平原上布满了法军的尸体。整个部队一起混乱,许多人恐慌地呼喊:一切全失败了。
下午3时,梅拉斯认为大局已定,欣喜若狂,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前往维也纳报捷,报告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大获全胜,曾经是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已被彻底击败,缴获的战利品和捉到的俘虏很多,目前尚未计数。梅拉斯因自己年老力衰,把指挥追击法军的权力交给参谋长查赫,自己回亚历山大里亚休息去了。然而,查赫没有下令立即追击,却让奥军整批整批地休息和用饭。酒足饭饱之后,才派出5000军队,排着密集队形,打着军旗,吹着军乐,不慌不忙地去追击溃逃的法军。
面对败局,拿破仑极为镇定,他坚信战斗远未结束,如果狄舍师能火速返回马伦哥,法军仍有获胜希望。他抱着这种信念,一再强调必须坚持下去,任何人不得继续后退。溃败的法军与奥军的追击部队苦苦地战斗着。下午5时,正当法军接近崩溃的时刻,狄舍将军率领他的部队赶到了。拿破仑大喜,他在马背上与贝尔蒂埃、狄舍匆匆会商了一番,决定由退却转为攻击。
法军的反击开始了。狄舍带来的13门炮和原剩的5门炮集中在一起,朝敌人猛烈轰击。奥军没料到溃败的法军还有这样一手,顿时队形大乱。狄舍乘此时机,率领隐蔽在山后的法军猛扑过去,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奥军大惊失色,纷纷逃散。狄舍将军,这位有胆有识的猛将冲在最前面,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正中狄舍的心房,这位勇将当场阵亡。长官之死,激起了法军的愤怒,法军冲击更加猛烈,炮火更加密集,克勒曼将军的800名重骑兵也勇敢地冲向敌军的左翼和中央。不到半个小时,奥军便由一支神气十足的胜利之师变为狼狈逃窜的乌合之众,他们有的被霰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则是成批成批地跪在地上,举手投降。奥军这个突然的失败,马上导致全线溃退,他们被迫放弃了马伦哥,继而涌向博尔米达河,争相逃命。法军抓住战机,一鼓作品,把奥军赶过河去。直到夜幕降临,法军才停止追击。
马伦哥一战,法军反败为胜,可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法军伤亡约6000人。拿破仑在这个平生最大的凯旋之一的晚上,愁眉不展,他对狄舍将军的阵亡感到深切地悲痛,他含泪说道:“法国刚刚失去了一位最优秀的卫士,我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谁也不理解狄舍那可贵的心地和天才的思想。如果今天能拥抱狄舍,那该有多好啊!”
6月15日上午,梅拉斯见大势已去,派出使节向拿破仑求和。尽管梅拉斯认为拿破仑条件苛刻,特别是要交出围攻了许多日子、半个月前才投降的热那亚,不免有些心痛,但也毫无办法。最后,双方在亚历山大里亚达成协议:奥军退到明乔河以东地区,河西地区包括堡垒等一切军事设施全部让与法军。双方还同意在明乔河以西地区设立一个非军事地带以隔开法奥两国兵力,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直到签订和约为止。梅拉斯的残余部队平安地撤到了曼图亚的后方。
梅拉斯的两个信使先后回到维也纳,在刚刚报告了马伦哥的全胜以后,又送回了惨败的消息,奥地利王室和维也纳人民先是欢天喜地,继而又垂头丧气,演出了一场引起莫大轰动的闹剧。
6月17日,拿破仑回到米兰。这次他受到的欢迎比第一次进入该城时更为热烈,不论他出现在何处,喝彩声不绝于耳,米兰人民欢呼拿破仑为自己的大救星,感谢他把米兰从奥地利人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在这里,拿破仑见到了马塞纳,对他出色的热那亚保卫战大加赞誉,并任命他接替自己任意大利方面军司令。
为了庆祝马伦哥战役的胜利,米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在这次音乐会上,拿破仑被一位女
歌手的艳姿迷住了,她就是格拉西尼夫人。数小时后,意大利的征服者决定要进行一次新的行动。第二天清晨,人们看见格拉西尼夫人已在拿破仑的卧室同这位征服者共进早餐了。接着,贝尔蒂埃接到命令,负责照顾格拉西尼夫人,将她护送到巴黎去。
6月24日,拿破仑从米兰出发,经蒙塞尼大路返回法国。所到之处,万众云集,欢声震天。沿途每个城镇的入口处都竖起了凯旋门,每个乡镇都派出一批绅士显贵前来拜谒,颂扬第一执政的丰功伟绩。经过里昂时,欢迎的人们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居民们倾城出动迎候,第一执政走进人海中,欢呼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面对这一切,拿破仑很是得意,一路上谈锋甚健。在行经勃艮第时,他对布里昂说:“再来几次这样的胜仗,我也许可以留名后世子孙了。""我在不到两年内攻占了开罗、巴黎和米兰,如果我明天死去,千载之后,我也许能在通史上占半页篇幅。”
1800年7月2日凌晨2时,拿破仑一行抵达巴黎。天亮以后,第一执政凯旋归来的消息传遍京城,全体市民涌上大街,争相看一眼法兰西的救星和意大利的解放者。夜幕降临时,无论是家有万贯的富豪,还是一譬如洗的穷人,无不在宅邸内或草房里张灯结彩,以示庆贺。谁要是对第一执政稍为表示一点冷淡,都会被群众认为有保王党的嫌疑。巴黎人民一致认为马伦哥战役的胜利不仅是法兰西共和国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胜利,而且也是新政权对保王党人的胜利。人们对以拿破仑为首的新政权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外交胜利与和平马伦哥战役以后,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这不仅符合法国的利益,也符合他个人的利益。经过8年的战争,法国人民已经厌恶打仗,现在获得了马伦哥大捷,这种渴望和平的情绪更加发展起来了;拿破仑刚刚执政半年,地位还很不稳固,在他远征意大利期间,国内的雅各宾派和保王党人,一刻也没有停止推翻执政府的活动。再加上连年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财政恶化,拿破仑决定利用外交手段来寻求与欧洲各国的和平。
拿破仑首先想到的是与俄国改善关系。俄国皇帝保罗一世曾疯狂地仇视法国革命,他积极参加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他派苏沃洛夫将军率领6万俄军进攻意大利,另派一支俄军进入瑞士,同时又将15000人交付约克公爵用以攻占荷兰。这是俄罗斯帝国可供调遣的全部兵力。苏沃洛夫虽在卡萨诺、特列比亚和诺维等战役中获胜,但自苏黎世战役以后,在圣哥塔和瑞士各个谷地却一败涂地,损失了一半军队。1800年苏沃洛夫回到俄国,军队只剩下四分之一。保罗皇帝抱怨奥军和英军没有给他的军队以支援,致使其军队精锐损失殆尽。
他同时责备维也纳内阁在攻占皮埃蒙特以后不允许撒丁国王复位,毫无崇高宽宏的理想,全然为自己的私利所支配。他也抱怨英国人占领了马耳他以后便攫为己有,没有让耶路撒冷的圣约翰骑士团复职。俄国与英、奥的不和没有逃过拿破仑的眼睛,他决心要使这些不和的种子开花结果。
这时在意大利、苏黎世以及荷兰,大约有1万名俄军士兵当了俘虏。马伦哥战役以后,拿破仑向英国和奥国提议交换俘虏,但遭到英奥两国的拒绝。于是,拿破仑通过外交部长塔列兰给俄国政府写了一封信,信的末尾几句犹如一颗扔向反法联盟的重型炮弹:法国表示可以立即和无条件地将俄国战俘连同他们的军旗送回俄国。这一许诺很快就付诸了行动,被俘的俄国军官立即领到了他们的佩剑,士兵们都换上了全套新装并发给了法国制造的精良武器,他们集中在亚琛等候回国。这一明智的宽宏大度的举动给本来就不甚和谐的俄英关系以沉重打击,俄皇保罗一世的满腔热情被法国吸引去了,这位法国的疯狂敌人,忽然间变成了法国的友人,他致函拿破仑说:“公民,第一执政,我写信给你,并非讨论人或公民的权利,每个国家愿意如何治理就如何治理。不论哪国,只要我看到担任国家首脑的人懂得如何统治和如何作战,我的心就被他吸引去了。我写此信告诉您,我对英国不满。……我愿意同您联合以结束英国政府的不公正处置。”
1800年12月初,一位为俄国服务而内心亲法的芬兰人斯普兰波顿将军到达巴黎。
他送来保罗皇帝的信函并奉命带领俄军俘虏回国。俄军官兵回国后无不称赞他们在法国受到的善遇和厚待。于是,保罗一世与拿破仑之间的通信就成为常事了。
随着与拿破仑的友谊加深,保罗一世对英国的仇视越来越烈。保罗一世于8月29日宣布了一项针对英国所有船泊的封港令,并出面组织了有瑞典、丹麦和普鲁士参加的对付英国的保护中立国联盟,把英国从波罗的海排挤出去。同时,法俄两国开始考虑建立军事同盟。
拿破仑对俄皇的代表斯普兰波顿将军说:“您的君主和我,我们有责任改变地球的面貌。”
两国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保罗一世提出计划:在俄国的阿斯特拉罕集中35000俄军,同样数目的法军应进军多瑙河河口,然后乘坐俄国船只向亚速海出发,在里海与俄军会合,驶往里海南端,登陆后同伊朗人和阿富汗联合起来,共同把英国人赶出印度。
整个欧洲以不安的心情密切注视着法俄两国统治者的友谊加深。英国首相对法俄两国远征印度的计划感到十分震惊和气愤。正当欧洲所有的外交部门和王室惶惶不安地等待俄法两国采取某种行动时,突然传来了保罗一世于1801年3月11日在米海洛夫宫被人勒死的消息,整个欧洲长嘘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拿破仑愤怒到了极点,几个月间他在争取俄国政策上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全都化为泡影。"英国人雪月3日在巴黎对我的暗算落空了,但他们在彼得堡对我的暗算却没有落空。"他这样喊着,他坚信雪月3日对自己的暗杀与现在的保罗之死全是英国人策划组织的。至此,俄法同盟宣告破产,他不无沮丧地说:“我配合沙皇一定能给英国在印度的霸权以沉重的打击。这次宫廷政变推翻了我的一切计划。”
拿破仑不得不立即大幅度地调整所有外交部署。在这个问题上,他也像调动炮兵部队一样,能够巧妙地迅速地随机应变。
同奥地利的和平谈判在马伦哥战役之后就开始了。当时,由于奥地利派往意大利的军队被击溃,它同俄国的关系已经破裂,而且害怕法俄联盟将使它更加孤立,同意了这次谈判。
1800年10月间,在巴黎开始了以拿破仑和塔列兰为一方,以科本茨为另一方的法奥谈判。谈判进行得相当艰巨。不久,拿破仑退出谈判,让他的哥哥约瑟夫在洛林省的吕内维耳同科本茨继续谈判。科本茨狡黠顽固,约瑟夫坚定而圆滑,双方都力图使出巧妙的外交手腕战胜对方。这时,英国给奥国提供了200万英镑的津贴,在英国的压力和诱惑下,奥国又有了重起战端的念头。拿破仑对奥国在英国影响下出尔反尔极为愤怒,他多次强调和平的愿望是有节制的。然而,双方还在争吵不休,看来不通过战争是无法取得谈判的结果。11月5日,拿破仑宣布取消法奥两国的停战状态,命令法军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两个战场同时转入进攻。于是,战火又起。
12月2日,莫罗将军率领的莱茵军团在德国南部大败查理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取得了霍恩林登大捷,这次胜利打开了通往维也纳的道路。与此同时,麦克唐纳率领一支新军团在意大利出征,于严冬季节成功地穿过了施普鲁根山口,顺利地前进到阿迪杰河上游地区。这一出色行动再次切断了曼图亚要塞与奥地利之间的联系。奥地利的种种希望因军事失败而破灭,现在别无他法,只得在争取最好条件下缔结和约。可拿破仑这时却指示约瑟夫不要急于签订和约,他要奥地利答应满足他的一切要求。1801年2月9日,双方终于在吕内维耳签订了和约。根据和约,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完全被排挤出莱茵河左岸,这块领土全部归属法国;法国还获得奥地利所属的尼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奥地利承认法国庇护下的黑尔维谢(瑞士)、巴达维亚(荷兰)、利古里亚(热那亚)、内阿尔卑斯(伦巴第)等共和国;法国继续占有皮埃蒙特;奥地利继续占有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威尼斯和阿迪杰左岸地区,而把阿迪杰右岸地区让给内阿尔卑斯共和国。
奥地利由于战场上的失败,不得不接受拿破仑所给予的相当苛刻的和约条款。但是,正像它不甘心于1797年的坎波福米奥和约一样,它对吕内维耳和约也是不甘心的,它终究要等待时机来改变这种形势,并再一次出来同拿破仑较量。
拿破仑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所取得的胜利使得反法联盟分崩离析,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英国了。英国既然已经失去作战伙伴,不能继续执行用英镑和舰队唆使他人火中取栗的政策,那只能放弃手段,接受和谈。1801年10月1日,英法两国代表在伦敦签订了预备和约的条款。不久以后,在法国东北部的亚眠召开了和平会议。1802年3月27日,法国全权代表约瑟夫以及西班牙、巴达维亚全权代表同英国全权代表康华里勋爵签订了亚眠和约。和约规定:英国除特立尼达以及锡兰岛上荷兰属地外,必须将法国大革命以来所占领的一切殖民地归还给法国以及附庸国(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岛应归还给马耳他骑士团,并保证马耳他的独立与中立;英国必须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亚得利亚海占领的所有港口和岛屿;法国应从埃及和罗马撤退,把罗马和其他教皇领地归还给罗马教皇。
这一条约的签订,英国深感沉重,他们没有能够从拿破仑手里夺得他占领的欧洲任何一块地方。然而,英国并不是战败国,只是由于孤立,才被迫作出这样重大的让步。英国作为海上统治的霸主决不能容忍海上霸权的任何削弱,特别不能容忍削弱它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所以,它并不准备履行和约条款。拿破仑心里也十分清楚,英法和约只是英法长期战争中的一个短暂的休战,他毫不怀疑英国会随时出来破坏和约。他作好了再次战争的准备。
亚眠和约虽然只是一项停战14个月的条约,但这项条约却巩固了拿破仑的权力,他得意地看到以前对他态度傲慢的英国,如今也把他当作法国政府首脑对待,他的荣耀和权力在不断上升。一次他和秘书在马尔梅松散步时,他说:“布里昂,你也将永垂不朽了!""为什么,将军?""你不是我的秘书吗?""告诉我亚力山大秘书的名字。"秘书反问道:“哦,这倒不坏!"拿破仑笑了。看得出,他对这番对话颇为满意。
和平给了拿破仑余裕。1802年1月7日,约瑟芬的女儿奥唐斯·博阿尔内小姐与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波拿巴举行了婚礼。第二天,拿破仑出发去了里昂。在那里,内阿尔卑斯共和国的议员们在等着他选举总统。一路上他受到了热烈欢迎。抵达里昂后,他受到了邻近各省的立法团和议员代表以及意大利议员的拜谒。陪同前往的波拿巴夫人跟丈夫一起观看了演出,同他分享里昂市为他组织的盛大庆祝活动的欢乐。26日,拿破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内阿尔卑斯共和国总统的头衔,他朝伦巴第主权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回到巴黎后,拿破仑开始考虑制定宗教信仰法。在此之前,一派有势力的人曾向拿破仑倡议同教皇决裂,建立一个独立的法国天主教会,其首脑应住在法国。并指出这样做可以使第一执政的权力大大增强。可拿破仑却不以为然,他说:“我相信,法国一部分是要成为新教徒的,尤其是我要赞助那个倾向的话。我也确信,法国大部分仍将信仰天主教,他们会热情百倍地反对同胞分化。我只须恢复法国原来盛行的宗教,再给少数人以宗教信仰自由,就能使每个人满意了。"拿破仑本人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却深通心理战略,他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教会仍能左右群众的情感。法国境内还有4万名僧侣,他们对人民的心理足以发挥强大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政权获得强有力的支持,拿破仑决定与天主教合作。1801年7月15日,拿破仑关于重建天主教信仰一事同新教皇庇护七世达成了政教协议。一个月后,《箴言报》发表了一项告示,措词如下:“明天,热月27日,即8月15日(星期日)是圣母升天节,届时,巴黎圣母院教堂和各教区教堂都将举行感恩赞美诗歌诵会,以示广施恩德……。"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曾被革命风暴扫除的历史垃圾如今重又出现在法兰西共和国的官方报纸上,人们不由得感叹革命早已成为往事。
1802年4月,立法院通过政教协议和教会组织条例。4月11日,庄严的《赞美上帝颂》在巴黎圣母院演唱,这华丽壮观的仪式吸引着无数听众,拿破仑与许多将军也驱车前往。第二天,拿破仑问起奥热罗对仪式作何感想,这位将军答道:“全都非常好,什么都不缺,只少了为推翻你现在正建立的东西而死去的千百万人。"拿破仑颇为
不悦。
拿破仑要利用亚眠和约所带来的短暂和平来巩固法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早在督政府时代,圣多明各岛宣布脱离法国独立,着名的黑人领袖杜桑·卢维杜尔在这个岛上建立了巩固的领导地位。权力日升的拿破仑决定派兵远征此岛,使其重新归顺。1801年12月,一支远征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法国海岸。司令一职由拿破仑的一个妹夫勒克莱尔将军担任。之所以任他为司令,是因拿破仑对他嫌恶甚深。拿破仑对勒克莱尔将军说:“这是给你的训令。现在是你的机会,发财去吧,别再纠缠不休地向我要钱,惹我厌烦。"拿破仑给杜桑·卢维杜尔写了一封言辞动听的信函,提出只要杜桑能为圣多明各岛归还母国而卖力,就任命他为副总督。杜桑被这动听的言辞骗到了法军军营,立即遭到逮捕,并被押送到法国。
拿破仑下令把他监禁在一座荒山上的一间单独密室里。严寒的气候、残酷的监禁、不能同亲属会面、不能散步,最厉害的虐待终于使杜桑·卢维杜尔在监禁10个月以后就命归黄泉了。
短暂的和平给法国带来了繁荣和安宁。1802年的巴黎到处是一频繁华似锦、歌舞升平的新气象。每到检阅日,巴黎人全都涌往游艺场,兴致盎然地参加各种活动。自从三级会议集会以来,各种娱乐场所还从未接纳过如此众多的游客,各节庆日也从未显得如此壮观,首都也从未呈现出如此快乐的光景。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繁荣安宁的气氛到处可见,作为其缔造者的波拿巴无时无刻不感到荣耀和自豪。尤其是夏普塔尔先生在罗浮宫举办的工业产品展览会,让拿破仑大为满意,他为法国工业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以及展览会引来众多外国人的赞叹而得意非凡。
国泰民安也为拿破仑集中权力、排除异己提供了机会。在这个时期,谁反对他或不尊重他,都会失去宠信。富歇是拿破仑在雾月18日政变中的得力助手。然而,富歇却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拿破仑很清楚这一点,他说富歇玩弄阴谋如同他一定要吃饭一样。当时拿破仑的朋友全都反对富歇在政府中占有席位,可拿破仑舍不得一脚踢开他,因为执政府成立初期国内叛乱迭起,而富歇却在警务方面有着突出的才能。富歇被任命为警务部长。如今,富歇的权势愈来愈大,不仅在巴黎,而且在整个法国,富歇以其高超的能力笼络了一批支持者。拿破仑对这个反复无常、两面三刀的警务部长早有戒心,他决定趁现在国内太平解除富歇的职务。1802年9月12日,拿破仑表示他对法国目前的安全和国内平静具有信心,决定裁撤警务部。富歇的警务部长一职也就此结束。为了不激怒富歇,拿破仑任命富歇为参议员,并在向参议院推荐富歇的咨文中宣称:“富歇在困难时期担任警务部长,以其才能、活动和对政府的依附做到了情势要求的一切。虽然把他安插在参议院内,但如果事态再次需要警务部,政府将再难找到比他更可信赖的人选了。"就这样,拿破仑巧妙地除掉了这个心腹之患。
终身执政胜利与和迫使拿破仑成为一位受到普遍颂扬的英雄。为了表彰拿破仑的业绩,1801年5月4日,法国议会通过了执政任起再次延长10年的决议。然而,拿破仑对此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要成为终身执政。他向参议院提出了这一要求,可遭到参议院的否决。他没有因此对参议院大加责难,而是对议案作了不动声色的回避性答复,他说:“如果人民的愿望要求参议院授与这10年任期,我将服从这新的牺牲。"他希望能从人民那里获得更大权力。
1802年5月10日,法国议会顺应了拿破仑的愿望,决定将下述问题提交人民决定:“是否任命第一执政为终身执政?他能否有权指派继承人?"布告张贴在巴黎城内,人们驻足观看。许多人读过以后,发自内心地说道:“法兰西现在和将来能够献给执政官的一切,永远低于他为法兰西所做的一切。”5月12日,选举活动开始。警察局秘书处、每个市政厅、每个法院书记室都摆上了两个登记簿。赞成拿破仑为终身执政的在一个簿上签名,反对的则在另一个簿上签名。警方人员混杂在选民当中,精心地搜集着选民的反应。可是,警探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是赞扬执政官的。
选举在兴高采烈的气氛中进行,反对者寥寥无几。最终选举结果不言而喻,但巴黎市民还是怀着某种激动心情等待公布最后结果。2个月后,统计结果出来了,3568885名法兰西公民赞成波拿巴荣任终身执政官,反对者仅8374人。人们沉浸在无比兴奋中,似乎法兰西命运会由此永恒地确定下来。
1802年8月2日,拿破仑终于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尽管许多效忠共和政体的将军,如卡尔诺、马塞纳、莫罗都投下了反对票,但那也无济于事了。
不久,拿破仑又向审议各种新法典的委员会表示赞成罗马法关于过继的规定,他说这样选定的嗣子比亲生儿子还要亲。人们十分清楚拿破仑是想过继一个他兄弟的儿子作嗣子,因为约瑟芬已无法为他生儿育女。1802年8月4日,保守的参议院以一项简单法令授权他用遗嘱证书的方式指定执政一职的继承人。现在连感觉最迟钝的人都已看清第一执政已大权在握,恢复帝制是迟早的事了。
这两项参议院法令公布之后,一些有利害关系的谋士纷纷聚集到第一执政的周围,提出应恢复古代的各种称号,说这比共和国的各种形式更能同人民托付给他的新权力相配。然而,老练的拿破仑认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切得等待时机。他对布里昂说:“到时候一切自会来的。不过,布里昂,你要明白我必须首先采用尊号,这样,我要授给的其他称号就自然有了来源。最大的困难已经克服,无须再瞒骗什么人。人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终生执政同帝位之间只有一步之差。但是,我们必须多加小心,保民院有些爱找麻烦的家伙,但是我会提防他们的。”
拿破仑要当皇帝的念头引起了一个女人的严重不安,那就是波拿巴夫人。约瑟芬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生儿育女了,一旦拿破仑成了法国的皇帝,皇帝难道不应赋予自己的臣民一个属于自己血统的继承人吗?为了有自己血统的继承人,皇帝难道不会同自己离婚吗?每想到这,约瑟芬便不寒而栗。不久前,拿破仑的弟弟吕西安曾向约瑟芬暗示,第一执政必须同别的女人有个孩子,以便有个继位的嗣子。约瑟芬为此抽岂不止,同时又气愤难忍,她认为这是吕西安给拿破仑出的馊主意。有一天,约瑟芬不待通报便径自走进丈夫的房间,她红光满面,温柔地坐在拿破仑的膝头,用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发和脸庞,柔声对他说:“我恳求你,波拿巴,不要做国王!是吕西安怂恿你为王的吧?别听他的。"拿破仑和平地回答她:
“你疯了,可怜的约瑟芬,是你们圣日尔曼郊区家庭的那些富贵老孀妇,还有你们那帮罗许富科①给你讲的海外奇谈吧!……好吧,现在别打搅我了,你去吧。"约瑟芬仍然放心不下,"离婚"两字始终像恶梦一样萦绕着她。她从拿破仑的沉默寡言和他所流露的表情中,感觉到大祸即将临头。拿破仑时而闷闷不乐,默默无语,似乎在疏远她;时而又像往昔那样激情漾溢,温柔体贴,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对她说:“我可怜的约瑟芬,我永远也无法与你分离。"如今的约瑟芬就好像是被允许在屠刀下苟延残喘的囚犯,随时都会得到一张死刑判决书。
------------------------①罗许富科(1613—1680),法国作家。
重启战端拿破仑从不指望能与英国长久地和平相处,因为他知道英国是不会心甘情愿地执行亚眠和约中的条款。另外,他始终认为征战的胜利是他稳固统治的一个有效手段。他说:“我的权力有赖于我的荣誉,我的荣誉又有赖于我所赢得的胜利。我的权力如果不以新的荣誉和新的胜利为依据,就会丧失。征战获胜造就了现在的我,也只有征战的获胜能使我保持我的地位。"这种想法一直在他头脑中占上风,成为他行动的主导原则,他不断梦想新的战争,把战争的火种撒遍全欧。他经常对人说:“一个新产生的政府,必须使人眼花缭乱,一鸣惊人,否则就会倒台。"他内心翻腾的是进取不息的愿望,这样一个一刻也不能停息的人,是不会长期坐在和平环境中坐享清福的,他时刻在准备着战争。
亚眠和约签订后没多久,英法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1802年6月26日,土耳其与法国签订和约,为法国开放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法国着手在地中海东岸各国重建领事馆;法国分别同的黎波里的帕夏和突尼斯的贝伊缔结了条约;1802年8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总督订立了条约,法国势力还伸向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塞尔维亚;同年8月底,法国塞巴斯蒂亚尼将军访问了的黎波里、埃及、叙利亚,并同当地首领建立了联系;1803年3月6日,法国军事代表团起程前往印度。
法国这一切举动严重地威胁着英国的殖民霸权。与此同时,拿破仑的欧洲大陆政策也咄咄逼人。他拒绝从荷兰撤军,把荷兰牢牢地控制在手中。1802年秋,他向瑞士宣布,他想在瑞士实行新的国家体制,建立一个"与法国友好的"政府。他在说明这个要求时,特别指出瑞士的地理位置是在法国和法国所属的意大利之间,他派内伊将军带领3万士兵开往瑞士国境。瑞士不得不屈服。同时,法国还吞并了厄尔巴岛、皮埃蒙特。吕内维尔和约以后的德意志各邦,已被拿破仑吓得心惊胆颤,拿破仑乘机把他们当成奴仆一样看待,法国势力在德意志也得到迅速扩展。这一切,英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同时它也不想容忍。
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显然,英国也在寻找战争,而这一举动也正好激起拿破仑的好战情绪,他可以向法兰西人民冠冕堂皇地解释:和平破裂是违背他的意愿的,立即宣战是岂不得已的、是合理的。1803年初,英法关系十分紧张。这时,英国国王致书国会,述及法国各港口正在准备武器弹药一事。拿破仑得知后大发雷霆,他当着别国大使的面,怒气冲冲地向英国大使惠特沃斯提出了一连串的质问:“你们的内阁是何用意?造谣说我国各港口正在武装,动机何在?怎么,这种方式就能使各国轻信,或完全忽视我国的真实意图吗?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谁都会看到,只有两艘运输船正在装备以驶往圣多明各,那个岛屿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占去了我们可以动用的一切资财。你们为什么这样抱怨不已?难道和平已经成了负担,可以甩掉了吗?欧洲又将陷入血泊中吗?你们在做战争准备!想装腔作势吓唬我们!法兰西只能被打倒甚至毁灭,但是永远吓不倒!"拿破仑讲话时盛气凌人,大叫大嚷,英国大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击弄得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事后惠特沃斯写信给自己的上司外交大臣霍克斯贝里公爵说:“我觉得与其说是在听一个欧洲最大国家的首脑讲话,不如说是在听一个龙骑兵上尉讲话。”
诚然,这个从小就是傲慢的、阴郁的、极易激怒的、几乎蔑视普天下的拿破仑很喜欢暴跳如雷。但是,他有时表现出来的狂怒却是有着明确的目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由于天生的暴躁。他故意表演一些狂怒的场面,他有着很高的表演才能,装得逼真,以致只有最了解他的观众才能猜出这个喜剧。这次他对英国大使所表演的那场大发雷霆的戏,终于把两个大国拖入了战争状态。
2月20日,拿破仑在给立法院的咨文中谴责了英国。3月8日,英王在议会开幕词中驳斥了拿破仑的谴责,议会通过了征召民兵的决议。3月13日,拿破仑在接见英国大使时又一次表现出狂怒。"总之,你们想打仗,你们还想打15年的仗,而且你们要逼我这样做。"如果你们先拔剑出鞘,那就让你们知道,我要最后一个插剑入鞘;如果你们要进行武装,我也要武装起来;如果你们想打仗,那我也打仗。你们也许会消灭法国,但你们要吓唬它,那是办不到的,倒霉的将是那些不履行条件的人!要么归还马耳他,要么就是战争!”
3月15日,英国阿丁顿首相提出要在马耳他占领10年,作为法国进行新的扩张而给予英国的补偿。4月26日,英国大使惠特沃斯奉命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拿破仑同意英国继续占领马耳他,如果7天内不表示同意,英国大使立即回国。5月初,英国大使离开巴黎,英国舰队开始袭击法国船只,英法之间断绝了外交关系。
34岁的拿破仑精力异常旺盛,他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充满胜利信心。他在向参议院、立法院、保民院致送的咨文中指出:“法国千方百计促使英国恪守和约,可是无效。英方拒绝了每一次提议,其要求越来越蛮横。可是,法国决不屈服于威胁,并将为信守和约和法兰西的荣誉而战斗。而且确信,由于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人民是勇敢的,它有权期望得到应有的结果。”
拿破仑首先占领了整个汉诺威,这是英国国王在德国的一大块领地。接着,又占领了南意大利的一些还没有法军驻扎的据点。他命令荷兰和西班牙提供海军和陆军来援助法国。同时,他下令在一切附属地没收英国商品,逮捕居住在法国的英国人,一直拘留到英国签订和约为止。拿破仑还积极组织法、俄、普反英联盟,但未获成功。这时,英国正以大量英镑开路,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开始了上台后的最紧张的、规模最大的对英战争准备。他在法国西部海岸布伦港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几万工人集中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的一切。这里还集结着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几万大军,"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这样自信地说着。不言而喻,其计划是乘"三个雾天"使法国海军绕过英国舰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不列颠岛上击溃英国,在泰晤士河边迫使英国缔结和约。
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一度遭到英国人的嘲笑,英国人认为这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摆出的一种唬人的架势,因为拿破仑早在1798年给督政府的报告中就已指出,没有制海权而入侵英国是最冒险不过了,而1803年法国海战方面的劣势并没有改变,远比法国强大的英国舰队始终强有力地封锁着英吉利海峡。可到了1803年底,特别是1804年初,英国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了。这时拿破仑频繁地巡视着法国西北部港口和沿海城市,紧张地进行着各种备战工作。在战争动员中,他还向当地居民描绘着战胜英国后的光辉前景。
英国政府不断收到有关拿破仑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令人胆寒的消息,英国人有点惊慌失措了。
既然拿破仑在1798年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军队绕过在整个地中海上追赶他的英国海军,并能顺利地在埃及登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见的而在英吉利海峡很常见的浓雾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海岸登陆。英国觉得有必要采取坚决的措施来制止拿破仑这个登陆计划。
如何才能制止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管花多少钱,迅速组织起第三次反法联盟,从东面打击拿破仑,从而防止他进犯英国。但被拿破仑击溃的、至今仍未恢复元气的奥地利虽有心再战,却感到力不从心。普鲁士摇摆不定,俄国犹豫不决,谈判还在进行。英国虽对反法联盟的成立抱有信心,但要等联盟成立后再行动,那就太迟了,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英国政府想起了俄皇保罗一世的死,精神为之一振,何不让这出戏在拿破仑身上重演?
英国政府知道法国保王党首领乔治·卡杜达尔正在伦敦,他们之间可以做笔交易。
1803年8月的一个晚上,海面一片漆黑,乔治·卡杜达尔及其一伙乘坐一艘英国船只,悄悄地在诺曼底海岸登了陆,然后立即前往巴黎。乔治·卡杜达尔是个十分狂热的人,他在旺代曾几十次将自己的生命孤注一掷,几次濒于死亡的边缘。这次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伦敦给他的密令,回国刺杀拿破仑。在他看来,拿破仑是他所憎恨的革命获得胜利的象征,是妨碍合法的国王路易·波旁登上王位的篡位者。
这些保王党人一直与巴黎保持着联系,他们有秘密的聚会地点,有安全的避难所。为了使刺杀阴谋获得成功,他们想找一位在军队中享有威信的将军来协助他们。他们选定了莫罗将军。莫罗将军是法国最有才干的将军之一,他对大权独揽的拿破仑十分不满,认为拿破仑背叛了法国革命原则。特别是看到拿破仑有意于恢复帝制,这种不满就大大加深了,从此,他对拿破仑政府采取了沉默的反对立场。保王党早已了解这一点,他们决定把他拉入这场阴谋中来,利用他干掉拿破仑。参加阴谋活动的还有另一位将军旗什格鲁。皮什格鲁在果月18日以后被流放到圭亚那岛,后来逃了回来,现在正秘密住在巴黎。皮什格鲁充当了保王党和莫罗将军之间的联系人。莫罗向皮什格鲁表示:同意采取行动反对拿破仑,但不愿为波旁王朝服务。他拒绝同卡杜达尔会谈。正当这些保王党人积极策划推翻拿破仑的阴谋活动时,拿破仑派到敌人内部的间谍探明了阴谋的全过程。1804年2月15日夜,莫罗将军在自己的住宅中被捕。他的副官们亦受牵连,一一落网下狱,甚至连不在巴黎的副官也未能幸免。8天后,皮什格鲁的房东接受了30万法郎赏金后向警察当局告了密,皮什格鲁也被捕了。不久,皮什格鲁用自己的领带勒死在监狱的地牢里。
全部阴谋分子陆续被捕。拿破仑对这一阴谋事件暴跳如雷,他知道这是英国人指使干的,也知道波旁王朝的人在密谋中起了领导作用,他大吼道:“波旁王族以为我不会对他们的谋杀活动进行相应的报复,那是妄想。"塔列兰听见了,为了阿谀奉承,也为了向憎恨他的保王党报复,他在一旁添油加醋道:“显然,波旁家族以为,您的血没有他们的血那样高贵。"拿破仑被这句话气疯了,他要找一只波旁家族的替罪羊以泄心头之恨。
这只替罪羊很快就找到了,他就是居住在中立国巴登的当甘公爵,他是当时唯一能加以绑架的波旁王室的重要成员。这时法国已支配着德国的西部和南部,这给逮捕当甘公爵提供了很大便利。1804年3月14日晚,一队法国宪兵部队闯入巴登,进入埃登海姆城,包围了住宅,逮捕了当甘公爵,并连夜将他押往法国。3月20日,当甘公爵被押至文森斯城堡,军事法庭连夜开庭审判,罪名是他参与了谋杀拿破仑的阴谋。当甘公爵在审讯中承认自己起望看到新的反法战争和拿破仑政权的覆灭,但他坚决否认参与谋杀拿破仑的阴谋。尽管毫无当甘公爵参与阴谋的证据,他还是在当晚深夜2点45分被判处死刑。当甘公爵给拿破仑写了一封信,请求法庭一定要将这封信交给拿破仑本人。军事法庭庭长于兰将军也想以法庭的名义给拿破仑写一份呈请减轻判刑的信件。这时,从杜伊勒里宫特别派来的监督审判的萨瓦利将军从于兰手中夺过笔,说:“您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应该由我来办了。"凌晨3点,当甘公爵被拖至文森斯战壕,在那儿结束了生命。
拿破仑明知当甘公爵没有参与阴谋,但他就是要通过波旁王室一位着名人物的鲜血来为自己的被刺报复,他要借此表明同旧王朝决裂的决心,为自己建立新王朝扫除障碍。当甘公爵的死震动了巴黎,拿破仑的恐怖令人惊骇丧胆,拿破仑性格中残酷的一面暴露无遗。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全部秘密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
在枪毙当甘公爵的前几天,终于逮捕了卡杜达尔。在逮捕这个高大的布列塔尼人时,他进行过拚命抵抗,打死打伤了好几个密探。最后,他和他的同党全都被送上断头台。莫罗将军被逐出法国。
枪杀当甘公爵引起了旧世界的仇恨,加速了新的反法联盟的建立,同时也给拿破仑带来了与旧制度斗争坚决的声誉。再加上国内宗教和平的建立,民法典的颁布与贯彻,经济繁荣的出现,拿破仑的威望在不断提高。这一切为波拿巴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