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 下一章
傅博
连城三纪彦的推理小说,在日本推理文坛独树一格,大众传播惯例地以一个专有名词来表达他的作品风格,有的称为新浪漫派,有的称为耽美派,有的称为新感觉派。这些名词都是过去日本纯文学的派系,推理文坛于七〇年代后半期,除了新浪漫派外,从末出现过耽美派或新感觉派。由这事实可知连城三纪彦的推理作品,与过去作品具不同之处,同时也在说明其作品的特征。
连城三纪彦:本名加藤甚吾。一九四八年生于名古屋市,一九七二年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考进大映电影公司的剧本研究生,其后留学法国,在巴黎研究电影创作,归国后回到名古屋,在他姐姐创办的升学补习班当英文教师,一面尝试创作。
一九七八年一月以《变调二人羽织》(羽织是和服的外套)获得第三届幻影城推理小说新人短篇部门奖,而登上推理文坛。一九八一年次《菖蒲之舟》(原名《返廻川情死》)获得第三十四届日本推理作家协短篇部门奖,一九八四年以《宵待草夜情》获得第五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赏,同年又以《恋文》(非推理小说)获得第九十一届直木奖。自从登上文坛至一九八四年的短短七年间,能够连续获得大众文学的三个大奖,也足以证明连城的文学实力。
连城步入推理文坛以至他撰写其初期代表作《花葬》系列的经过,我知道得最清楚。当时《幻影城》由我主编,每年举办一次推理评论和短篇推理小说的徵文,我们聘请当代评论家和作家当评审委员,评论是大内茂男、尾崎秀树、纪田顺一郎等三位,短篇小说是权田万治、都筑道夫、中井英雄、中岛河太郎、横沟正史等五位。——对日本文坛稍具常识者,看到这张评审委员名单,一定会了解到这个奖的特性。
而评论初审请大内茂男(筑波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资深推理小说评论家)兼任。短篇初审由二上洋一(评论家)和我两人担任。以短篇初审而言,几百篇的应征原稿,全部先由我阅读,选出几十篇交给二上,由他挑选若干篇交给我,最后由我决定“候补作”(有资格参与评审的作品)五篇交给评审委员会。
记得第三届初审时,我阁读到连城作品时,认为它是一篇结构很复杂的解谜推理小说,与过去的一般解谜推理小说相比别具风格,当我把全部应征作品阅毕后,认为它是这届最突出的作品,事后二上洋一也深表同感。在评审委员会上,它果然获得五位评审委员一致的推荐,获得了幻影城奖。
连城是以本名加藤甚吾应征。这名字给人的印象是“武将”的感觉,毫无“文人”气息,当连城获奖时,我除了打电话通知他这消息外,还希望他能使用笔名,“连城三纪彦”是他姐姐根据姓名学代取的。几天后他由名古屋上京,到《幻影城》编辑室来,我们谈了很多,我希望他陆续撰写推理小说。
其后连城为《幻影城》撰写了两篇与处女作同系列的解谜推理短篇后,他从名古屋带来了三篇不同风格的推理短篇,第一篇属于处女作的解谜推理,第二篇是着重犯罪心理描写之嫌疑推理,第三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撰写的爱情推理,名为《一串白藤花》(原名《藤之香》)。这三篇都是水准作,我破例把它们同时刊载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号《幻影城》。
但是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一串白藤花》的内容特别新颖,我提案今后把这种形式系列化,在《幻影城》连载。于是每篇作品都冠上花名之《花葬》系列诞生。
上述《菖蒲之舟》即《花葬》系列之第六篇,《宵待草夜情》也是《花葬》系列上的作品。(关于《花葬》系列,请参照我在《推理杂志》第二期执笔之《从“一串白藤花”谈起》)
连城推理作品的特征是,男女爱情的纠纷悲剧——大都由善意、误会而发生的。其作品中的男女大都是好人,没有员正的坏人。当我们读完其作品时,有一种很难以形容的悲愁。
连城的推理小说可分为三系列,这三系列郎渊源于他带给我看的那三篇。第一系列是纯粹解谜推理小说,作品不多,只有初期几篇。第二系列是嫌疑推理小说,初期的作品还具浓厚的解谜要素,近来的郎倾向于法国式的犯罪心理。第三系列郎着重于男女爱情的纠纷为杀人动机之解谜推理小说。
本书《命运的八分休止符》即属于第二系列前期作品。本书的五篇侦探故事之名探是田泽军平。但是它与其他名探案最大之不同处是,田泽军平在每事件发生,与一个小姐相识,案件解决后郎分离,不能发展为情侣,——这种名探的塑型,可能是连城的发明。
连城在原书的《后记》,承认名探是作者的化身,并谈到田泽军平的淡淡的恋情之原型,在于学生时代第一次撰写的童话(没有发表,已烧毁)。故事是写一个少年爱上了一个少女,而少女也爱上了这少年,但是互相不敢告白,于是少年想要告诉少女的话,教给其所养的鹦鹉,希望鹦鹉转达,但是鹦鹉只会对少年说话,不向少女说,而少女也模仿鹦鹉的声音向少年说话,少年却认不出少女的声音,最后两人不了了之。
由连城的这段后记,喜欢推理的读者,即可推理连城至今独身未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