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然后呢?”
爷爷喜滋滋地反问。
“那就意味着,‘爷爷回到店里,在三点二十五分让摆钟停下’这句话是有问题的。爷爷肯定在中间的某个环节做了手脚。”
“嗯嗯。”
“首先,我不能质疑做这件事的人不是‘爷爷’。如果爷爷找了别人帮忙,那就不算是破解不在场证明的谜题了。”
“对呀。”
“接下来要质疑的是‘三点二十五分’这个时间。说不定,爷爷并不是在三点二十五分让挂钟停摆的。”
“可是你在三点二十分下楼看过,当时摆钟还在走。三点半第二次下来的时候才发现钟不走了不是吗?当然,真要深究起来,你的确不能确定钟刚好是在三点二十五分停的,但‘摆钟是在那几分钟时间里停下的’这一点总归是不会有错的吧。”
“也许我不是三点二十分和三点半下的楼。大概我下楼的时间要更早一些。”
“怎么说?”
“爷爷是不是把家里的所有钟表都调快了?店里的钟表和我房间里的唐老鸭座钟,是不是都被爷爷调过了?”
“所有的钟表都被调快了……?”
“嗯。我去上学以后,爷爷把家里的所有钟表都调快了。我以为自己是三点多回来的,其实我到家的时间要更早一些。我才上四年级,还没有手表,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几点到家的。其实我第一次下楼的时间要比三点二十分更早一些。我刚上去,爷爷就悄悄溜进来让钟停下了。然后再打车去站前广场,在三点二十五分站在壁钟跟前拍了照片。”
爷爷连连点头,一脸赞叹的神色。
“所有钟表都被调快了啊……亏你能想到这个办法。不过爷爷要是真的用了这一招,事后就得把所有的钟表再调回来不是吗?店里有那么多钟表,一个个调多费时间啊。爷爷回来以后有工夫做这件事吗?”
“嗯……没有呀……”
“这个点子本身倒是挺不错的。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呢?”
“‘爷爷回到店里,在三点二十五分让摆钟停下’——下一个要质疑的就是‘回到店里’这部分了。”
“你怀疑爷爷没回来啊?不回来怎么让钟停下呢?”
“爷爷之前不是说过,可以用某种机关假装某个地方有人,伪造不在场证明吗?比如提前做好让香烟自动点着的机关,就能制造出‘那个地方不久前还有人在’的假象,伪造不在场证明了。爷爷说不定也提前做了个机关,让摆钟在三点二十五分自己停下,这样就能制造出‘爷爷在那个时间回到店里停了摆钟’的假象了不是吗?”
“让摆钟在三点二十五分自己停下?怎么个停法啊?”
“摆钟是摆子一停就不走了对吧?我记得爷爷之前说过,要是摆钟挂歪了,摆子就有可能被挂住,到时候钟就不走了,所以摆钟的装法是很有讲究的。爷爷利用的就是这种特性。那个摆钟是挂在墙上的对吧?把钟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不推到底,而是在钟和墙壁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这样一来,钟就会稍稍往下歪,于是钟摆就会被挂住,不再摇动。爷爷大概是提前在摆钟背面靠下的位置贴了块干冰。有干冰撑着的时候,钟与地面是垂直的,摆子也不会被挂住,所以时针也能正常走动。可是干冰融化之后,钟就会再次朝下歪,于是摆子就卡住了,钟也就停了。至于要用多少干冰,还有钟会在多久之后停下,爷爷肯定提前做了好多次实验,都确认好了。这样就能让钟停在三点二十五分了吧?”
爷爷苦笑道:“难得你还记着摆钟不能挂歪,可这套推论好像有点牵强啊。哪能那么精确地让摆钟停在你想让它停的时间呀。”
“嗯……果然是这样啊……”
“爷爷回到店里,在三点二十五分让摆钟停下。”这句话里已经不存在其他可以质疑的元素了。怎么样才能推翻爷爷的不在场证明呢?
莫非关键还是那张壁钟的照片吗?时乃盯着照片,仔仔细细地瞧。
要想推翻“通过照片伪造的不在场证明”,就不能放过照片的每一处细节——时乃想起了爷爷的教诲。光与影的朝向、风向、照片里的人穿的衣服、墙壁上的污渍……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突破口。
时乃察觉到了照片的两个疑点——爷爷的脚下和左手没有出现在照片里。也许它们正是最值得关注的“细节”。刚才她通过这两点得出了一项推论,“那是照片的照片”,却被爷爷轻而易举推翻了。但她又觉得,自己的着眼点还不错。还能通过这两点推导出什么呢?爷爷为什么要用这么奇怪的构图拍照呢?
就在这时,时乃灵光一闪。她聚精会神地看着照片……果不其然。为了确定自己的推测,时乃掏出了平时在学校里用的尺子和量角器,量了一量。
“看来你已经发现照片的玄机啦。”爷爷面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