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币战争

4.4 影子银行如何杀出重围

BIS、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都已经看清了影子银行体系中日益尖锐的优质抵押品短缺的困境,但他们的结论又相对乐观,因为他们相信短缺可以靠增加供应来缓解。

所谓优质抵押品,就是在久期、流动性和信用的三维风险中,最靠近核心的那些资产。久期风险(DurationRisk)很容易理解,某人给你打白条借钱,如果他明天就还,风险就较小,而他说要等30年之后才还,你晚上就会失眠;流动性风险是指如果你不想继续持有这张借条,你在市场中是否能够非常容易地转手,而且打折率越小越好;信用风险当然是看借钱的人未来出现资金麻烦的可能性有多高。

优质抵押品就是在久期、流动性和信用三维风险中最靠近核心的资产

在三维风险中,最靠近核心的部分就是现金本身,只要国家还存在,政府没垮台,现金持有多久都不怕,拿出来谁都抢,也没有违约的问题;10年期国债在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上仅比现金稍差一点,但持有时间太长的风险要比现金高;优质公司债券(IG,InvestmentGradeBond)又比国债风险高,ABS(资产抵押债券)比公司债券更差一些。

在美国财政部的定义中,优质抵押品包括:现金、国债、政府机构债、两房MBS债券。有人会问,现金也算抵押品吗?当然算,现金买东西可以理解为“以现金为抵押,借回某件物品,回购期限是无限长,回购利率为零,打折率也为零”的回购协议。从这个意义上看,QE不过是将现金这种优质抵押品与另一种优质抵押品国债进行了互换。现金可以在传统银行中创造货币,而国债能够在影子银行中创造货币。因此,QE的本质是用传统货币创造“置换”了影子货币创造,但效果并不理想。

从理论上说,优质抵押品能够大量增加,不过就是大搞财政赤字增发更多国债而已,还可以推高房地产价格增加MBS供应,只要主权信用可以无限透支,优质抵押品就能无限增长。因此,BIS认为优质抵押品不存在绝对短缺,只有区域或局部紧张的问题。

问题在于,金融上的优质资产,并不等于经济真实上的优质资产。国债之所以是优质资产,那是因为它是以全民税收的现金流做抵押,而税收现金流的来源,只能是由实体经济活动自身所产生,归根结底是公司运营和私人消费共同创造了优良资产和稳定的现金流。因此,一个国家优质抵押品的真正创造者不是政府,而是私人经济部门所形成的优质资产。

但是,在超低利率的环境下,公司并不会将廉价获得的资金投入创造优良资产的活动中,而是转而投向赚快钱的金融活动,这体现为公司资本性支出的萎缩和整个经济体的“资产老龄化”。如果将国家看作一家公司,现在的情况是这家公司的现金流增速正在萎缩,而公司的CEO却大举负债投资没有现金流的资产,如毕加索或凡高的油画,然后在会计做账时不断调高油画的估值,从100万调高到1000万,再估价到1个亿。虽然从账面上看,总资产在快速增值,并始终超过总负债,但日益萎缩的现金流,却被越来越沉重的负债大山压得透不过气来,公司必须不断调高油画估值并将其打包成债券,向其他公司抵押融资来维持正常的运营资金。这样的公司资产总值再高,能说明它的信用越来越好吗?

主权信用就像一张信用卡,它自有其内在的信用额度,没有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信用卡总有刷爆的那一天,“欧猪债券”就是最新的例证。

美国财政部和BIS的优质抵押品无限供应论,其实是假设美国国债拥有无限的透支额度,这个前提本身就是市场逻辑的断裂点。

按照这样的逻辑,美国政府必须赤字,而且还要不断扩大赤字,因为没有赤字哪来的国债?没有国债,哪来的优质抵押品?没有优质抵押品,如何承受得起影子银行体系数十万亿的沉重身躯?

影子银行在QE和监管高压的两面夹击之下,如何突出重围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循环使用”优质抵押品,但“环保绿色”的转抵押却被《巴塞尔协议Ⅲ》卡得很死,美国的法律框架也不容易突破,这条路荆棘丛生。

还有一条路就是美联储退出QE,缓解优质抵押品的供应压力,但伯南克还在犹豫这样干的后果,抵押品是多了,但长期债券却没人要了,美联储必须慎之又慎,虽然最终必须放弃QE,但这并不是由于经济或就业的原因,而且时机选择至关重要,最好能够实现既退出了QE,而长期利率却没有失控。市场“预期管理”、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军事危机等手段必须综合使用,这样的机会需要耐心等待。

关键是别人能等,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影子银行等不起。

《巴塞尔协议Ⅲ》要是把影子银行给逼急了,它们就只有冒更大的风险,大规模进行“垃圾债的奇幻漂流”,将养老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主权基金账上“闲置”的美国国债给“置换”出来,再把垃圾债券和其他资产毒垃圾“填充”回去,既满足了《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又获得了优质抵押品,关键是从账面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妥的变化。与市场上金融玩家强烈的创新欲·望相比,监管永远都会反应迟钝。

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挤压之下,影子银行将会发生裂变!

更加冒险同时又更加隐蔽的“资产置换”,很可能会大行其道,迅猛扩张。这是影子银行的一条生路,却是世界金融稳定的一条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