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币战争

5.12 1922年德国中央银行“独立”:超级通胀飓风的“风眼”

德国1922年到1923年的超级通货膨胀,在西方的教科书中普遍被作为政府控制货币系统带来货币灾难的经典案例,结论即只有银行家来控制货币发行权才是“负责任”和“安全”的。其实,正是银行家和他们操纵下的中央银行,才是德国超级通货膨胀真正的幕后黑手。

    1876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银行作为德国的中央银行,其基本组织形式是私人拥有,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皇帝和政府的控制。帝国银行的总裁和所有董事都是德国政府的官员,由德国皇帝直接任命,而且是终身制。德国中央银行产生的所有收人,是在私人股东和政府之间进行分成,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些股东并没有权力来决定中央银行的政策。这是一种明显有别于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和美联储的德国独有的中央银行制度,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德国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始终牢牢控制着货币发行权。从德意志帝国银行成立以来,德国金马克的货币价值高度稳定,对德国经济崛起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是一个金融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成功典范。即使是在1918年德国战败之后,直到I922年,德国马克的购买力仍然相对坚·挺,德国通货膨胀与英、美、法等战胜国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差距。对于一个战败国,而且是一个处境极其悲惨的战败国而言,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货币政策能达到这种水平和效果,应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然而,德国战败之后,战胜国却通过一系列立法,把德国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权完全剥夺了。1922年5月26日通过立法,确立了德意志帝国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运作从德国政府的控制之中摆脱出来,德国政府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掌控力被彻底废除掉了。德国的货币发行权完全交到了私人银行家的手中,其中就包括沃伯格等重量级的国际银行家。

    这是德国发生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关键因素之所在!

    关于这场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当时的德国总理威廉-库诺(Wilhclm Cuno)为了消极抵抗法国和比利时强占德国鲁尔区而导致德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刷钞票来应对。这是一个从各个角度都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首先,是政府在超量印刷钞票吗?不是。德国中央银行私有化的时间是1922年5月,而鲁尔问题的出现是1923年1月,过量印刷钞票的行为乃是国际银行家控制下的中央银行的所作所为。

    第二,德国央行过量印刷钞票是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吗?不是。鲁尔地区被占领的确对德国财政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还不至于让德国央行采取“货币自杀”的手段来应付,而且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德国政府总理库诺其实有很多选择,他曾经是鲍林在汉堡美国航线公司( HAPAG)的总经理。麦克斯·沃伯格既担任HAPAC的董事,又是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董事,沃伯格银行此时与美国华尔街最牛的库恩雷波公司关系非比寻常,两位沃伯格兄弟是其高级合伙人,其中保罗更是美联储的实际运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德国政府向国际银行家发行高回报的特种国债,还是麦克斯代表的德意志帝国银行向弟弟保罗代表的美联储协商“国际救援”,要应付一年多的鲁尔问题所导致的短期财政困难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德意志帝国银行过量印钞是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故意过量印刷本币能够减免外债吗?不可能。事实上,《凡尔赛协议》已经明确要求,德国必须使用黄金、英镑和美元来支付战争赔款。这种情况下,过量发行本国货币根本于事无补,而且越多印本币跌得越厉害,也就越难以兑换外币来还外债。这与亚洲金融风暴时泰国不能靠印刷本币泰铢来偿还美元外债是一个道理。

    后来德意志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在1927年出版了《德国马克的稳定》一书,提出的就是这种自相矛盾的解释。作为一个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认为超级通胀的危机是德国政府造成的。他认为帝国银行在其权限范围之内,主要是控制通货膨胀,但帝国银行发现无法做出决策。当时帝国银行持有的观点是,只要德国鲁尔工业区仍然被法国占领着,战争的外债总额仍然没有固定,而德国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来源,那么任何稳定货币的措施和企图都是没有用的。帝国银行狂发钞票是为了拯救德国政府,他们创造新的帝国马克,可以供给政府使用。沙赫特认为,当时战败的德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借助于帝国银行的发钞权。德国当时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中央银行没有办法维持独立的货币政策。

    沙赫特的观点其实难以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