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货币战争

5.4 围堵与崛起:英德的战略竞争

英国立国的根基是自由贸易,这一理念最早由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 Smith)提出。…按照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都有好处。如果一种商品在别国的生产费用较低,就无须在本国生产,因为花钱向别国购买更为合算和有利。英国在掌握着全球1/6土地的庞大海外殖民地的基础之上,以其对海洋、工业技术、金融和原材料的控制权,在自由贸易的口号下,强行要求未工业化的国家打开贸易大门,实施资源与市场的鲸吞式攫取,从而获取巨大利润。鸦片战争英国对清朝的霸行便是例子。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工业化和对海外殖民的进程都大大落后于英法两国。当时效仿英国的“成功模式”是德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但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衰退使德国人认识到英国自由贸易模式的严重弊端,开始转向德国经济学家弗里穗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倡导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是亚当·斯密的批判者,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指出:“亚当·斯密建立的世界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自由贸易当作理想,实际是为英国利益服务。德国要建立国家政治经济学,以实行保护贸易为德国利益服务。”李斯特认为,在与强大的工业化国

家的自由竞争中,一个无保护的落后国家想要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已经没有可能,这时比较落后的国家将普遍屈服于工商业与海洋霸权强国的优势之下。要求相对落后的德国同发达的英国通过自由贸易进行竞争,无异于让一个小孩同一个成年人角力。面对这样的现实,后起之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对本国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就是以关税制度为核心,以提高关税作为手段,来达到大力发展本国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的目的。

    德国痛下决心,大力发展航运和铁路,对国内相关工业实施关税保护政策,培养科学和工程人才。在政府的羽翼之下,德国人的刻苦与勤奋使德国与英国的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终于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意味着欧洲大陆维持了200多年的均势被打破了,涣散弱小的中欧地区一下子被统一、顽强而极具爆发力的德国所整合。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新经济模式的建立,强烈挑战着英同的立国方针和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