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解决了路上的小插曲,节目组一行人终于在晚上十一点抵达了营地。
刚下过雪,天空晴朗一片,漫天星子洒满夜空,映衬着脚下的雪地。
原本,几位艺人还在担心节目组会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住帐篷,没想到节目组准备的住宿环境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只见在避风的山坳里,数十顶毡房连成一片,每一顶的面积都足有二、三十平米!远远望去,这一整片白色毡房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行宫,气势恢弘。
“这是……蒙古包?”严长辉饶有兴趣地说,“我之前在蒙古拍戏时,住过蒙古包,还挺有趣的!”
“严老师你这话可不要当着主人家的面说。”苏纪时笑道,“这是哈萨克族的‘宇’,外表看上去确实很像蒙古包,但房顶和外墙装饰都有一定区别。”
对于不熟悉新疆风土人情的游客来说,总是会弄混这两种毡房的区别。但苏纪时作为一条地质老狗,每次出野外前,都会事先做好功课,避免触犯当地群众的忌讳。
留给五位嘉宾的毡房是其中最华丽的一座。
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但进去后,每个人都没忍住“哇——”了起来。
地面上铺着华丽而厚重的羊毛地毯,赤脚踩上去,略微有些扎脚,但格外舒服。墙上悬挂着长宽皆超过两米的墙毡,每一块都颜色各异,既可保暖,又可用来作为装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他们叫不出来名字的乐器、器皿悬挂在墙上,看得所有人目不暇接。
正中间的地面上摆放着一张圆形的小桌子,五块小地垫放置在桌子旁,旁边已经架好了摄像机。
看到这个阵势,大家当然明白这间毡房就是他们未来几天的主要内景场地。
因为天太晚了,原定的“发放任务”环节便挪到了第二天再拍摄,今晚留给艺人们好好休息。
……
冬季的可可托海,九点半才日出。如果减去时差的话,相当于内陆地区的七点半左右。新疆的冬天太冷了,几乎没有人会在日出之前起床。即使起床了,还要再和被窝缠绵一会儿。
但苏纪时从来没有赖床的习惯。她生物钟很准时,天还未亮她便睁开了眼,等到天边露出了一抹嫣红的晨光,她已经收拾好,精神奕奕地出门散步了。
她起床时,不小心把小霞吵醒了。见她要出门,小霞睡眼朦胧地从床上爬起来,明明困得东倒西歪,却执拗地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身后。
苏纪时伸手揩掉她眼角的脏东西:“困的话就继续回去睡,不用跟着我,我就在附近转转。”
小霞摇头:“不行!放你一个人的话,不知道你又要搞什么‘大事情’了。昨天你救了野狗,今天不会去救熊?”
“……这里没熊。”
“那也可能是狼、鹿、傻狍子之类的!”
一边说着,小霞一边打了个寒颤,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苏纪时被群狼环伺的模样。
苏纪时实在甩不开这个小尾巴,只能带着她一同踏出房门。
推开毡房厚重的帘门,白蒙蒙的冷空气迎面而来。这里气温极低,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饭,这种冷意里还夹杂着冰雪的湿气,深呼吸时,甚至能感受到冷空气顺着气管流入肺部,浸透整个身体。
小霞打了个寒颤,仅存的最后一丝睡意也被冻掉了。
营地里一片寂静,地上布满车辙与脚印,这是他们昨天来时走过的路。
苏纪时裹紧身上的两层羽绒服,戴好帽子、面罩、墨镜,找准方向,向着营地外走去。
晨光虽暗,但是在雪地的反射下,四周依旧亮的耀眼。
两人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二十多分钟,小霞茫然问:“苏姐,你要去哪儿啊?”
她原本以为苏纪时只是在营地旁边转悠转悠,哪想到她一路走的笔直,很明显已经锁定了目的地的方向。雪地赶路,这让小霞回忆起了之前被老穆总丢到郊区挨冻的悲惨经历,小霞打了个寒颤,觉得自己可怜弱小又无助。
“到了。”
苏纪时忽然开口。
转过最后一道山坳,眼前豁然开朗。
小霞惊讶地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才好。
山峦叠嶂,绵延无限。但在山峦之间,有一道极为突兀的沟槽,贯穿在每一座山体之上。仿佛有一个看不到的巨人,挥起巨斧,劈开了山峦。
那道沟槽极为狭长,如果乘坐直升飞机从上空俯瞰的话,便会发现它绵延将近两百公里。在它的作用下,河流改道、盆地塌陷,巨石崩落、水漫成湖。
这,就是苏纪时此行的目的地——可可托海地震断裂带。
而在地面上撕开这么大“伤口”的地震,足有八级强度——和汶川地震等同。
“8级地震?!!”小霞瑟瑟发抖,“咱们上个月刚经历了海啸和火山爆发,不会这么倒霉撞上地震??”
苏纪时笑她胆小:“这个地震都是一九三几年的事情了,距今将近九十年。你啊,就别瞎操心了。”
小霞依旧怕怕地望着那片山崖。
要说可可托海最负盛名的两个地质奇观,“地震断裂带”还要排在“三号矿脉”之前。
因为新疆地广人稀,降水也少,故而这个断裂带经历九十年风霜,依旧保存的非常完整,在世界都算是独一无二的奇观。
它具有极大的地质科考价值,如果不是场合不对的话,苏纪时恨不得掏出纸笔开始画“产状图”了。
小霞问:“其实我一直很奇怪,地震到底是上下晃,还是左右晃啊?”
苏纪时答:“既有上下晃、也有左右晃,还有上下左右一起晃。”
“……”
苏纪时:“这和地震波有关。”
小霞的提问,一下激起了苏纪时当老师的热情。她读书时,也是给教授当过助教,解答过新生问题的!
苏纪时耐心解释:“你知道,地震的核心都在地下几千米处,它的震动会从地底传到地表。这种震动波被称作‘体波’,体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横波就是左右晃,纵波就是上下晃。因为纵波的传播速度最快,所以每次地震时,地面上的人都是先感受到房子上下晃动,然后过几秒开始左右晃动。
“当两种波都到达地面后,威力就会混合加强再加强,成为‘面波’。面波就是震塌房子的罪魁祸首。
“不过面波的种类就很多了。常见的有‘勒夫波’啊,‘瑞利波’啊等等……对了,我和你说个有趣的小知识!‘勒夫波’的英文原名其实是‘lovewave’,也就是‘爱之波’,这就是地质学家的浪漫,是不是很有趣!”
苏纪时兴致勃勃地解释了一大堆,结果当她转过身时,却发现小霞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正无辜地看着她,小霞头顶无数问号,简直是“我是谁我在哪儿”的绝佳表情包。
苏纪时:“……”
苏纪时真不想承认自己是在对牛弹琴:“我说了这么多,你听懂了多少?”
小霞小心翼翼比出一根手指。
苏纪时:“百分之十?”
小霞硬挤出一个尬笑。
苏纪时:“……不会是百分之一?”
“不是。”小霞挠挠头,“我是‘一窍不通’。”
苏纪时无言以对,唯有叹气。
小霞委屈地嚷嚷:“苏姐,你刚才啦啦说那么多,要是放在言情里,这种背景介绍,我都是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去的!”
苏纪时:“……”
小霞:“文也就算了,要是v章里,突然插入这么一大段资料科普,我肯定会给作者差评,觉得她是在凑字数骗钱!”
苏纪时又气又笑。
没办法,隔行如隔山。小霞的优势和兴趣都不在此,硬是把她按在这里听地质讲座,完全是在浪费彼此时间。
苏纪时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能够亲眼见到如此震撼如此完整的巨大断裂带,她实在很想找人倾述她内心的激动。
就像是你看到了一丛灿烂的花、吃到了一只很甜的橘子、偶遇路边一只胖胖的猫咪……当生活中的幸福悄然到来时,总会想要与人分享。
只是苏纪时茫然四顾,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听她讲述这些事情的人。毕竟一片丑巴巴的石壁,在外行人眼里,实在没什么值得观赏的地方。她再怎么对着这片岩壁兴奋尖叫,别人也无法理解她内心激动的心情。
……不,不对,还是有一个人,能够懂她的。
穆休伦的名字忽然从她脑海深处跳了出来。他学过地质学,他知道她的身份,他理解她的追求……
苏纪时实在心痒,没忍住拿出手机,拍下岩壁的照片,手指在发送键上犹豫了足足两分钟,最终还是点击了微信里,那个置顶在所有联系人之上的冰山头像。
dr.苏:【分享图片】x9
她想,现在是早上九点,正好是穆休伦最忙的时候。
就等一分钟,如果一分钟之后没有回复,她就撤回所有照片,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
不就是没人能够陪她观赏这片岩壁嘛,她一个人也可以独自欣赏。
……不过,她要“失望”了。
照片刚发出去,短短几秒钟后,穆休伦的回复立即跃然于屏幕上,仿佛他一直在等着她联系。
.穆:你平安抵达可可托海了?
dr.苏:……你没在工作?
.穆:没有。
.穆:在主宅,来见穆民德。
明明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可就连标点符号,都带着一股冷意。
苏纪时知道他家里的那些糟心事,略略有些担忧。
dr.苏:他骂你了?
.穆:他舍不得。
.穆:我现在是他最有出息的孩子。
.穆:不过,他在骂你。
dr.苏:……骂我什么?
dr.苏:算了,猜都能猜到。不用跟我说,我懒得听。
.穆:嗯,我已经帮你都骂回去了。
dr.苏:……
苏纪时没有注意到,两人你一言我一句的闲聊了很久,才进入正题。
.穆:照片终于加载完了。
.穆:你这是在可可托海的地震断裂带?
……看,他果然懂她。仅凭几张照片,就一眼看到了她想让他看懂的东西。
苏纪时的嘴角微微上扬。
dr.苏:对,很壮观。
dr.苏:虽然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断裂带保存的很完整,但亲眼见到后才能感受到它的恢弘。
dr.苏:自然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
苏纪时很少会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平时和穆休伦对谈时,也是言简意赅,尽量用最简短的话语。
可今天她实在是太兴奋了,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她这条地质狗的本性。
不过穆休伦,很喜欢她的“本性”。
.穆:看来你真的很喜欢地质学。
dr.苏:那当然。
dr.苏:唯一可惜的是,因为年代太久远,科学水平所限,我查不到当时的地震波检测记录。
.穆:哦?
.穆:我倒是知道它是什么波。
苏纪时一愣,不知道穆休伦从哪里搞来了九十年前的地震波资料。
dr.苏:什么波?
.穆:是‘勒夫波’。
dr.苏:……
他说第一遍时,苏纪时并没有听懂。
直到五秒钟之后,一条语音消息出现在屏幕正中。
苏纪时冰凉的指尖轻轻触碰那条音频,男人低沉磁性的嗓音通过扬声器传递出来,在山谷间蓦然回荡。
勒夫波,属于地震波中的“面波”。而它的英文是——
“——it'slovewave.”
作者有话要说:小霞:地质学家的浪漫,真是太t趣了。[柠檬][柠檬][柠檬][柠檬]